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逆天换明

第二百四十五章 眼花缭乱的高级货

全的地方,要给家人指出后路所在。

如果自己不能扭转乾坤,那神州陆沉便是不可避免的。郭大靖可不希望家人生活在战乱中,生活在建虏的统治之下。

尽管无奈,郭大靖也只能把目光转向海外。实在不行的话,藤野正的倭人身份,也不是不能利用。

看过了商货,林天生和小林浩一都心满意足,知道赚大钱的机会就在眼前,只需要和郭大靖好好合作。

“把那试衣镜献给大将军,定能得到嘉奖和赏赐,说不定能有自己的领地。”小林浩一眼中的热切虽然掩去,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的憧憬。

“这样的试衣镜,连皇家都没有,在江南,不知能被炒到什么价钱?”林天生暗暗盘算着,如何能使这试衣镜的销售收到最大的利益。

郭大靖和二人回到厅堂,落座饮茶闲聊。商贸合作已经达成,三人都放松下来,气氛也随和舒惬。

“郭某军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招待二位。”郭大靖有些抱歉地说道:“买卖的事情就由内人来与二位商谈。”

林天生说道:“三弟尽管去忙,小林先生这边,还有为兄帮着照顾呢!”

小林浩一连连点头,说道:“主要的事情都已经确定,哪里敢再耽搁郭将军的宝贵时间。”

商路打通,赚钱还在其次,硫磺硝石铜料等战略物资有了渠道,才是郭大靖最为振奋的事情。

特别是铜料,数量上已经足以展开他计划中的工作。

作为笨重抛石机的替代,简单易造的青铜臼炮,没有技术难度,只是弹药的制造,还要郭大靖进行指点。

实心弹对于射角大,弹道弧线高的臼炮是不适合,能被砸中的敌人,该有多倒霉。

而空心的铁球在铸造上,比较麻烦,生产效率不高,速度不快。

所以,郭大靖要制造的炮弹便是圆柱形的,形似火箭那样的铁制圆筒,内部填装火药,或是火药火油的混合物。

说白了,就是加装尾翼的炮弹,象羽毛球那样,能够保证在飞行中保持稳定,而不是在空中翻滚。

至于炮弹的引信,触炸不太可能,只能先用延时引信,和现在所用的也没太大区别。

利用火药发射包喷射的火焰,点燃引信,并将炮弹推射出去,反倒比用抛石机抛射前要用明火点燃更方便一些。

当然,关键还在于轻巧。工匠们造出的样炮,口径约为100mm,重量只有一百多斤。就算加上厚木板做的底座,重量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斤。

在同时代的火炮当中,一百五十斤的重量,绝对能够算得上是很轻便,造价也是非常便宜了。

而在试射中,样炮能承受三斤的发射火药,以四十五度角将十斤的实心球形炮弹发射到一千步之外。

换算的话,也就是一千三百多米。如果炮弹再轻一些,达到一千五百米,也就是三里地,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的射程,已经能够让郭大靖满意。与红夷大炮和轻重火枪配合,足以形成对敌人的层次性打击。

林天生和小林浩一当然不知道,郭大靖的思绪已经飘飞,在琢磨着大量制造杀人利器。

此时,藤野英从后堂出来,请郭大靖等人前去用餐。

众人来到后堂,男女分别围坐在两张桌旁,炭火炉上铁盆里的汤汁已经烧热,桌上则摆放着肉片、蔬菜、调料等等。

又是涮羊肉,既好吃,准备起来也方便,比炒个七盘八碗的要简单许多。

郭大靖简单示范了一下,众人便开始推杯换盏,吃喝谈笑。

诸事顺遂,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或者称为幸运女神的眷顾。

郭大靖虽然没放开量猛喝,但运到的大批材料物资,使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条件,心情的舒畅却是无须掩饰。

…………………

皮岛。

已是七月的天,虽未到酷暑,却也热得令人难受。

慢慢喝着冰水,让冰冷的感觉从到胃,再弥漫全身,毛文龙甚是惬意地阅看着文件。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顺遂的,粮饷虽然减半,但军票的发行解决了困难,不仅能够招兵扩充,还用省下来的银子购买了军需物资。

金州的经营经过数月的忙碌,已经稳定下来,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

改造的燧发火枪正在逐批运来,在训练中就显现出优势,受到将士们的喜爱,无形中提振了军心士气。

撑到秋收是没有问题的,毛文龙计算着钱财和存粮,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惬意地靠进了椅中。

房门轻轻敲响,亲兵进来,呈上了新到的文件。有邸报,有军情,还有书信。

毛文龙重新打起精神,先看军情,没有什么要紧的;打开邸报,也没什么特别的,又打开了书信。

是陈继盛写来的,汇报了金州最近的工作,还捎带着把方正化等人的言谈活动,以及郭大靖等将领的情况,也报告给毛文龙。

郭大靖接到圣旨,并呈献平辽方略,毛文龙早就知道,还是郭大靖自己如实汇报上去的。

毛文龙心中虽然有些小芥蒂,但却是对朝廷拉拢东江镇将领的不满,对于郭大靖的信任,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而且,他看过郭大靖的平辽方略,其中就有很多是包括他在内,东江镇将领们共同探讨商议的结果,郭大靖也没都贪成自己的见解。

关键是,这份平辽方略对于东江镇是很有利的。如果朝廷能够采纳,东江镇的地位就能提升,不说能超过辽镇,平起平坐是没问题的。

正因为如此,毛文龙知道郭大靖是在为东江镇争取利益,而不是讨好朝廷,自己扬名。

但朝廷多半是不会同意的,毛文龙对此不抱什么希望。只想着把东江镇维持下去,能够不断壮大自然更好。

“小额助农贷款,听起来是不错。为此,军票是超发了,但好象还没什么大问题。”

毛文龙思索了半晌,微微颌首,继续往下看信。

信中还提到了郭大靖所采购的硫磺硝石和铜料,以及陈继盛给倭船发了通行令牌和旗子,与东江镇发给林家的一样。

“又是几万两银子砸进去了。”毛文龙不禁发出感慨,连他也不得不佩服郭大靖的慷慨大义,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