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5)
,村里人多嘴碎的,传出去不好听。
这...谷林犹豫起来,族长,我除却村里,在县城读书都是住学堂的,没处给她住...
你想想法子,只要把她带出去便是,出了咱们村里人,外人谁知道她订过婚?且那郑家的多半是不会回来了,这件事干脆就这么过去吧。
我知道了,我和爹娘商量一下。
哎,我这就去郑家,早点把亲事退了,早点安心。谷族长和他的孙子急急忙忙走了,任凭谷林怎么留都没听。
谷族长一门心思的将这件事抹平了,千万不能坏了谷林的名声,等退了亲就让谷晓花离开谷家村,以后谁也不准再提他们一家!
他现在只后悔,早知道谷晓花如此不知检点,就不该替她逼着郑家定下这门亲事!到现在反而害了谷林,害了他们全族的希望!
谷族长悔不当初,却也晚了,现在只能拼命填补,解决这件事。
他去找了朱氏,说了要退亲这件事,朱氏虽然纳闷为何提起来,但也十分乐意退亲,果断将庚贴和订亲的那根儿红绳儿拿出来交给谷族长。
谷族长又从谷林这儿拿了一份按着谷晓花手印的退婚书,庚贴也在谷老二破旧的家里找到了,连着退婚书一起交给了朱氏。
办完这件事,他再三叮嘱谷林,一定要尽快将谷晓花带走,再也别让她回来了。
拿到庚贴和订亲物品,谷林随手放在桌子上,松了一口气,现在就只要把人给陈东承送回去便是了。
这是...慧宁看了一眼都褪了色的红绳儿,小林哥,这是你从哪儿找到的?
嗯?谷林回头看了一眼,那是谷晓花用来订亲的贴身物品。
谷慧宁摸着上面的结扣,气笑了,小林哥,这不是她的东西,这是我的!
我小时候有一根儿红头绳,特别宝贝,为了好看,还在上面绑了一个桃花结,你看,就这样的,我戴了很久,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还哭了两回,没想到居然是她拿走了!
谷林仔细看了一眼,似乎有点印象,他和小宁是青梅竹马长大的,小时候小宁确实有一根儿红头绳,那时候全村都穷,饭都吃不饱,自然也没人买头绳。
他记得小宁是因为要看着弟弟妹妹,省吃俭用把自己饿晕了,小宁以为自己要死了,就和爹娘说,以后家里有钱了,给我买一根红头绳吧,烧给我。
后来岳父去大北山上挖了点树根草皮,兑着家里的麦麸煮成稀烂的糊糊喂给小宁,小宁吃了东西才勉强活下来。
之后岳父岳母手上有铜板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二闺女买了一根红头绳,那时候家家都吃不饱,谁家的丫头能有红头绳啊,小宁有了之后在村里可出风头呢。
他也是因为这件事才记住,小宁喜欢红色。
后来这根头绳丢了,小宁哭了很久呢,谷林摸了摸褪了色的头绳儿,将慧宁抱紧,以后我给你买首饰,全都买红的,你喜欢的都买。
慧宁原本还觉得生气,现在也不气了,以前之所以宝贝一根头绳,那是因为这是她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得到红头绳的那些日子也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但现在她已经有了更好的,有了能让她一直幸福的人。
又过了一天,谷林带着谷晓花返回县城,退婚书已经交给了朱伯娘,谷晓花就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对谁都没有半分影响。
所以他按照约定,又把谷晓花送回到陈东承手里。
陈兄,这人你打算如何处置?谷林问了一句。
陈东承拍了拍手,红珠从门外进来,小林兄弟,晓花以后就给我当个洒扫丫鬟,这辈子都不会让她出院子一步,你放心吧,不给你添乱。
红珠这会儿已经褪去了下人的粗麻灰衣,穿上了一身艳色的裙衣,虽然相貌平庸,却也像模像样。
嫂子这是...
陈东承伸手捏住了红珠的下巴,这是我新纳的妾,原是我房里的丫鬟。谷林见了刚忙拱手道,恭喜陈兄。
多谢。
陈东承带着红珠和谷晓花离开,谷林看着他们,心里叹息,也不知道红珠这样是好是坏,大户人家的内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谷晓花见到红珠和陈东承,浑身直打哆嗦,陈东承却嫌她脏的碍眼,红珠安抚他,少爷,回去之后,奴就让她去扫院子,扫不干净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陈东承嗤笑一声,你倒是心软,如此麻烦,不如直接杀了省事。
红珠想起自己那可怜的儿子,眼眶又红了,少爷,杀了她脏手,还是让她做活吧,以前小虎头的活儿都让她做。
小虎头发了热,虽然保住了命,脑子却不灵光了,也不能说傻,但永远也都长不大了。这一切却都是因为谷晓花,让她死可太便宜她了!
谷晓花听到陈东承要杀了自己,吓坏了,哆哆嗦嗦的缩在角落里不敢吭声,又听到红珠说让她干活,立马磕头表示自己能干活,一定好好干活。
红珠卧在陈东承身上,看着她可怜的模样,心里畅快了一些,但又越觉得不够。
她已经是过了明路的妾,有自己的小院子,虽然这是偏僻的一角,屋子也小,但她很知足,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除了教儿子如何照顾他自己,就是看着谷晓花不停的干活。
此后,谷晓花的一辈子就在这么小小的院子里,没日没夜的干活。
作者有话要说: 妖精放假啦~
大家都什么时候放假呢?
我打算休息两天调整一下状态,然后多更新一点。
另外预收也拜托大家呀,预收过百那天加一更,希望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拜托拜托~
第80章
拿到了退婚书,朱氏便写了信给郑福山父子俩,同一时间,杨家人给护国公府递了拜帖。
郑福山收到信,一方面觉得高兴,另一方面也觉得这里面有些古怪。
正巧杨家又来了拜帖,郑福山更觉得古怪了。
要说这杨家也确实很厉害,旁的不说,这眼光确实一流。
旧朝时杨家便是高门显贵,很受帝王重用,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杨家便人才凋零起来,后辈们各个平庸,唯有杨家嫡枝家主在朝廷上苦苦支撑。
然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