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二代纵横】

讲过,犯法的事情不要去做,九龙仓集团就是来这边投资一下商业地产,能投就投,不能投就算了,不要陷进去。

“林老弟,这位是苏旭明,我们泰国的新晋富豪,白手起家,目前投资有酒业、金融、地产。”陈有汉介绍道。

苏旭明连忙主动伸出手,说道:“林先生是我们海外华人领袖林志超先生,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没想到年纪轻轻,已经如此优秀,佩服!佩服!”

此时的苏旭明,还不是泰国的酒业大王、饮料大王,只能说才刚刚冒头。

林瑞海谦虚的说道:“苏先生过奖了,你这样白手起家的人,才是我钦佩的对象。我不过是在父亲的羽翼下,做点事情而已,过奖我了!”

周围的人,纷纷在内心称赞林瑞海,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他们这些人早就听说过,‘林氏五子’各掌一个大财团,林志超坐镇中央,这个家族可谓赫赫威名,且财大势大。

如今一观,果不其然!

林瑞海来泰国投资,已经得到陈弼臣家族的支持,也就是得到盘古银行的支持。而陈有汉即将从政,成为泰国上议院的议员,今天能亲自热情招待,显然很给林瑞海的面子。

一名华人巨富问道:“林先生打算在泰国投资什么项目?”

不少人都纷纷关心起来,这可是真正的猛龙过江。

林瑞海笑着说道:“准备在曼谷投资一座商业综合体,包含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的‘时代广场’。当然仅我们一家之力,投资颇为吃力,所以若是各位朋友、前辈若是有兴趣,可以合作嘛!”

九龙仓集团当然可以吃得下,区区一座商业综合体而已,就是几座都毫无问题。不过,为了在泰国更加的方便,所以就开放合作,反正除了商业综合体外,九龙仓集团还会在泰国投资商业综合大厦、商业地皮、高级公寓。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便是未来几年的投资地点。

“香港的时代广场,我去考察过,虽然还没有开业,但前景一片光明呢!”

“这个时代广场,就是林先生你的杰作吧!”

一时间,有兴趣的不少,纷纷找林瑞海聊了起来。

林志超是世界地产业的‘鼻祖’人物,首创的‘分层分单元’、‘期房销售’,在这个行业留下巨大的影响力。更不要说,林氏家族是香港的地产霸主,在日本、美国、英国也有庞大的地产业务。

当天晚上,林瑞海收获不少泰国的朋友,并住在了别墅里。

次日,林瑞海又去拜访了陈弼臣。

此时的陈弼臣,已经是生命倒计时,并已经退休。

他握着林瑞海的手,说道:“你父亲是我们华人之光,人品更是没得说!”

陈弼臣最佩服的是,当年林志超帮助好友廖宝珊,并在廖宝珊死后,对廖烈文等人多有照顾,廖氏才能保住一片家业。当时的所有潮汕商人,一共也就凑了3000万港币帮助廖宝珊度过难关,而林志超一人就帮助了两三千万,之后也没有催债行为,让廖氏保住了更多的物业。

林瑞海说道:“我父亲也非常佩服陈伯伯,说你是我们华人的金融巨子,慈善大使,人品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

他年龄虽然小,却是按照父辈关系论的,所以他虽然和陈有汉儿子陈智深年龄差不多,但却和陈有汉以兄弟论;毕竟,林志超和陈弼臣是朋友。

陈弼臣顿时觉得很高兴,他做的事情得到林志超的认可,自然非常高兴。

拜访完陈弼臣之后,林瑞海和陈有汉、陈智深去了盘古银行,谈了一些事情。此次投资,盘古银行将为项目提供贷款,陈有汉亦打算入股‘泰国时代广场’5%股权。

林瑞海已经来太过很多次,一直在曼谷寻找目标——足够大、地段好的商业地皮。这次机会来临,曼谷有家商业用地,打算采用公开竞投的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进行拍卖。

所以,林瑞海觉得机会了!

除此之外,他也在曼谷成立了事业部,已经买入一幢商业综合性大厦作为投资。

处理完泰国的事务后,林瑞海马不停蹄的来到新加坡,参与对百丽宫大厦的收购。

“林生,百丽宫大厦那边有点变化,加入了新的竞争者!”赶到新加坡,这边的负责人姜超就告诉林瑞海一个不好的消息。

林瑞海沉声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姜超说道:“百丽宫大厦的老板乔治先生,见我们比较有诚意,就认为我们很看重这个项目;所以在谈得差不多的时候,他觉得有些‘吃亏’,便对外公布出售百丽宫大厦的想法,新加坡商人黄鸿年提出新的价格,故现在乔治先生希望我们两家公平竞争。”

很明显,被英国人乔治摆了一道,九龙仓集团对百丽宫大厦的谈判,几乎已经快到交易的程度,价格也足足2.3亿新币(1.6亿美金多一点)。乔治认为这个价格还不满意,于是临时引入第三方竞争。

林瑞海本来有些愤怒的,想到父亲的教导——没有什么资产是非买不可的,手中有资金,便要站在主动权的这一方,切莫昏头去站在被动的位置。

所以,他很快冷静下来,坐在办公位上思考。

“这个黄鸿年情况是什么?”

既然遇到竞争对手,他决定了解一下情况。

姜超说道:“他的父亲是印尼和林绍良齐名的黄奕聪,他父亲在1955年认识京城大人物,产生将两个儿子送到京城接受教育的想法,黄鸿年还下过乡,后来回到东南亚生活。比较拿得出手的战绩是,在1982年美国地产价格跳水之时,带领联合工业与法国银行合资,以4000万美元的成本收购了一栋100万平方尺的大楼,并在“包协议的最后一天把大楼卖掉,然后将3000多万新币(合1亿6千多万港币)的盈余交给联合工业.”

林瑞海立即明白,说道:“这是一个擅长金融的炒家,他购买百丽宫大厦一定是看中其升值的潜力。不过按照你的说法,他的资金实力未必充足。”

他根据姜超的描述,很快就了解到,黄鸿年是一个擅长投机的人,并不是真的想开发地产。

姜超点点头,说道:“林生分析得很对,不过百丽宫大厦是优质大厦,黄鸿年只要谈妥价格,就不愁没有银行给予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