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九、夫妻相见
看见王继忠,放声大哭起来,王继忠抱着她,陈湘萍却像疯了似的,对王继忠又撕又咬。
王继忠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任凭陈湘萍摆布。
王怀敏见了,想走过去劝阻,却被康延欣止住。
陈湘萍打累了,哭累了,就瘫坐在地上。王继忠抱住她,她就躺在王继忠的怀里,一个劲地流泪。
王继忠也不说话,陪着她流泪。
康延欣见了,说:“孩子们,让你娘好好休息一下,你们跟我到这边来。”
因为陈湘萍和孩子们的到来,萧绰延缓了行程,让一部分部队先行,大部队则在瀛州城下,停留下来。为此,她特地派人通告了瀛州知州李延渥。
陈湘萍的身体非常虚弱,这两天,王继忠几乎寸步不离地待在她的身边。孩子们则由康延欣照料。康延欣对孩子们极力关爱,很快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个二娘。从她身上,孩子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母爱。
康延欣对孩子们的爱是挚诚的,只是这爱大多来自于对他们父亲的爱,而且康延欣身上特有的草原人的粗犷,更适合这群小伙子。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把她当成长辈,而是看成他们的同龄人。有时竟然放肆地与她开起玩笑——当然是有分寸的玩笑。这方面康延欣拿捏得很准。
为了让孩子们不打扰王继忠和陈湘萍在一起,康延欣有时带着孩子们出营,教他们骑马。孩子们惊叹康延欣的马术精湛,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翻腾自如,坐在飞驰的马背上,拾取地上的野果,比探囊取物还轻松,准确。
王怀节自恃马术很好,但几圈跑下来,却一颗野果也没有拿到,不得不纳头拜师。
康延欣又是一个极好的老师,稍一点拨,王怀节就明白了,也能拿起野果来。
王怀德是一个安静的小伙子,这一点很像王继忠。康延欣对他特别喜欢,闲下来的时候,就问他平时在家干什么?读一些什么书?得知他喜欢翰墨。遗憾道:“前两天,送给你伯父一块砚台,和一块镇纸,你们说我这是不是送错人了?”
王怀政说:“二娘,你没送错人,你别听他瞎吹,见人就说他是王羲之的门生,王献之的后代,到现在他连《圣教序》还没有练习呢。”
王怀德脸涨得通红,说:“谁说我没有练习过《圣教序》?我只是没有找到拓本。”
康延欣笑道:“别急,慢慢地找,万一找不到,你可以多临写几遍《兰亭序》呀,《圣教序》只是一篇集字,徒具其形,少了灵动的气韵。”
王怀德听了,激动不已,说:“二娘,你真是了不起,说的真有见地,好长时间我都为没有找到《圣教序》的拓本烦恼呢。”
康延欣笑道:“好了,不要烦恼了,现在二娘可烦恼了。”
王怀政说:“二娘为什么烦恼。”
康延欣看了王怀政一眼笑着说:“不告诉你,怀德,过来。”
王怀德走过去,康延欣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王怀德听了既高兴又羞惭。
王怀敏走过来问:“怀德,二娘对你说什么了?”
王怀德不好意思,说:“二娘说爸爸有一块很好的砚台,还有一副笔架,让我拿回去。”
王怀政大声说:“那是爸爸的东西,你凭什么拿回去?”
王怀敏说:“你把砚台拿回去了,爸爸用什么东西磨墨?”
康延欣笑着说:“你们放心,你爸有。自古道:宝剑赠英雄,砚台赠秀才,你爸那边正好还有一本《告自身贴》,想要,一块给怀德。”
王怀政说:“二娘,你这也太偏心了。”
康延欣笑道:“好,你说你想要什么?”
王怀政不知道要什么,说:“我还没有想好。”
王怀德揶揄道:“他呀,就想要一个会唱戏的媳妇。”
康延欣听了,大笑起来,问:“怎么有这个想法?”
王怀德说:“二娘,我跟你说,你知道他为什么总吵着要回汴梁吗?”
康延欣摇摇头,这时,王怀政的耳朵根都红了,走上前来,对王怀德手打脚踢。王怀德笑着跑开了。
原来,王怀政在家中最小,出生就没有看见父亲,陈湘萍觉得亏欠他的,所以对他特别溺爱。在家中都由着他的性子。怀政倒是没有其他的不良的嗜好,就是好逛勾栏,听曲,看戏,后来迷上了一个戏子。这些时,没有见到她,心里特别想念,所以,总是吵着回家。
康延欣笑着说:“你们都是王继忠的孩子,王继忠的孩子们应该都是最优秀的,不管你们做什么,要像你们的父亲一样,哪怕再难,也要把事情做好。”
王怀德说:“我们也是二娘的孩子,不能让二娘失望。”
康延欣心里一阵激动,说:“孩子们,把烤肉炉子支起了,我们来烤肉吃。”
不久,在滹沱河岸边的一块沙滩上,飘出了诱人的烤肉香。
孩子们都各司其职,王怀节负责生火,王怀德洗肉,洗菜,王怀敏切肉,王怀政串串,康延欣就在炉子上烧烤。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一直到很晚,几个人才回到营中。
进了穹庐,大家看陈湘萍也好多了,脸色也红润了,见了康延欣,还露出羞怯的神色。
康延欣走到陈湘萍身边,笑着说:“大姐,今天的气色好多了,再息歇两天,就会更好了。”
陈湘萍向康延欣伸出手,康延欣一把抓住。
陈湘萍看着王继忠,说:“相公,今天晚上,我想跟妹妹一起睡,你和孩子们找个地方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