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瑞鹿原
“太后,夜已经深了,露水下来了,回去吧,小心冻着。”
经菩萨哥一提醒,萧绰立刻觉得凉意砭骨,说:“是啊,是好冷呀。”连忙收拾了钓具,鱼篓,让卫士们拿着,自己和菩萨哥急忙往回走。
没走多远,萧绰忽然看见自己的帐篷燃起了大火。她与菩萨哥吃了一惊,急急忙忙地往回走,火越烧越大,转眼之间,帐篷全部被吞噬了。萧绰和菩萨哥赶到时,穹庐已经化成灰烬。
萧绰望着一堆余烬,愣住了,救火的侍卫跑过来跪下叩头不止。
大火很快惊动了耶律隆绪,他和耶律隆运连忙带人来救火,可是,他们来晚了一步,大火已经烧毁了全部帐篷。萧绰和菩萨哥裹着一条毯子,被冻得发抖。
耶律隆运连忙命人重新搭建帐篷,取来被褥披在萧绰的身上,又燃起篝火,让萧绰取暖。
耶律隆绪将值宿官抓来,问是怎么燃起的大火?
值宿官说大火是篝火引起的,昨夜,众人高兴,于是就点燃了篝火,一起玩得高兴,没想到半夜刮起了大风,吹起的火星落到帐篷上,引燃了毡帐,风助火威,一下子烧燃了几十顶帐篷。
耶律隆绪大怒,说:“你们都是干什么的?几十顶帐篷就这么烧毁了,让皇太后受冻,你们这群无用的东西,该死,统统该死。”
值宿官匍匐地上,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耶律隆绪传令,将一干玩忽职守的值宿之人全部拖出去处死。
萧绰叹道:“放了他们吧。”
耶律隆绪惊讶地看着萧绰,说:“太后,对这些玩忽职守的人不能纵容呀。”
萧绰说:“这是天灾,不能怪他们。”
耶律隆绪说:“太后,你不能太仁慈了,分明是这帮奴才不用心——”
萧绰说:“好了,不要再说了,放了他们。”
耶律隆绪不得已,说:“皇太后的心肠太软,好吧,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每人打三十军杖。”
一时行刑已毕,被打的军士匍匐到萧绰的脚下,痛哭流涕,感谢活命之恩。
萧绰说:“这都是皇上仁慈,你们要谢就谢皇上,是皇上放了你们。”
军士们又跪倒在耶律隆绪脚下,感谢不止。
萧绰令众人各自回去养伤,军士泣泪而去。
不久,天亮了,耶律隆运让人送来石髓羹和鲜羊奶,萧绰吃了,说:“味道很不错。”
耶律隆运看着萧绰吃了东西,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萧绰笑着说:“我昨天钓了好多鱼,中午,可以做鱼汤喝了。”
耶律隆运说:“好哇,我这就吩咐御厨去做。”
萧绰笑道:“让他们多做点,你也尝尝我亲自钓的鱼。”
耶律隆运看着萧绰,说:“你想吃鱼,让别人去钓,为什么要亲自钓。”
萧绰说:“上次我不仔细,让你受委屈了,这次钓鱼向你赔罪。”
耶律隆运噙着泪水,说:“谁要你赔罪了?你哪里有罪了?”
萧绰说:“好了,别说这些了,去让御厨做鱼汤吃。”
耶律隆运出门叫来侍卫,让他去一趟御膳房,告诉御膳房做一道鲜鱼汤来。
侍卫去了,耶律隆运转身走进穹庐,却发现萧绰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耶律隆运看着熟睡的萧绰,心里莫名地感动着,心疼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为他半夜钓鱼,她的身体还那么虚弱,像一瓣雪花,呵一口气就会消失。
耶律隆运只觉得离这一步越来越近了,他看着萧绰,她那近乎透明的手,让她的骨骼都清晰可见。
耶律隆运默默地坐在萧绰的身边,不知不觉地仿佛与她融为一体,她的脉搏每一次跳动,都在他的心里引起了共鸣。
中午,御膳房送来鲜鱼汤,耶律隆运叫醒萧绰。
萧绰惊喜地说:“真的是鲜鱼汤,我刚才做梦还在喝鲜鱼汤呢。”
耶律隆运说:“真的吗?正好,趁热喝。”
萧绰喝了两口,说:“不错,真鲜,来你也喝点。”
耶律隆运推辞不喝。
萧绰放下鱼汤,说:“我也不喝了,难道我的什么东西你都不要吗?都不值得你看一眼吗?”
耶律隆运连忙端起碗,呼呼啦啦地把一碗汤喝干净了,然后,翻转汤碗,说:“这样可以了吧。”
萧绰笑了笑,说:“看着你吃东西,真舒服。”
耶律隆运说:“吃相难看,对不对?”
萧绰说:“能吃就是福气,德让,我希望天天看到你吃东西,吃好多东西。”
耶律隆运笑道:“那我家就不用开火了。”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萧绰说她有些困了。
耶律隆运说:“你先睡一会儿,我去皇上那里去看一看。”
萧绰笑着说:“去吧。”
到了夜里,萧绰突然发起烧来,咳嗽不止。耶律隆绪忙令太医医治,耶律隆运也连夜赶过来,只见萧绰咳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依然不停地咳嗽。
萧绰看见耶律隆运,眼里泪光一闪,微微笑了笑,耶律隆运连忙走过去,抓住萧绰的手,说不出话来。
萧绰反而安慰道:“不要紧张,太医说就是受了一点风寒,已经熬了药,喝了就会好的。”
耶律隆运连忙点头道:“是的,喝了药就会好的。”
果然,萧绰喝了药,烧退了,咳嗽也好多了。耶律隆运十分高兴,庆幸萧绰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可是,过了两天,萧绰竟然又发烧起来,咳嗽不止,如此反反复复,不能痊愈。
耶律隆绪好生烦恼,换了几个太医,萧绰的病都没有起色。
耶律隆绪,耶律隆运都急得不行,严令太医用心治疗,一面发布告示,遍召名医诊治,都收效甚微。
耶律敌鲁也没有办法,对耶律隆运说:“皇太后的病非一日之功就可以康复,土河寒气太盛,不利于病情恢复,现正值寒冬,但是南方已经东风送暖,不如去南京,说不定,天气一暖和,病就好了。”
耶律隆运觉得有理,告诉了耶律隆绪,并说自己要亲自护送萧绰去南京。
耶律隆绪说:“尚父护送太后去南京,自然最好,朕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