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小说 > 青囊医书

第六百零九章 臣问君何故

嗯了一声,“朕希望事实真如你所,否则这一纸圣旨会让你房家跟着陪葬!”

房宗誉心一寒,然后心有戚戚然,果然是伴君如伴虎。房家到了这一步,也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勇往直前了。

他从宫里出来,不由得望望天,希望老天爷保佑吧。至于死对头谢家的笑话,他也没精力关注了。

次日一早,他便带了整个手术团队进宫,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他们来到了正阳宫,然后开始准备手术事宜。

半个时辰左右,葛如玺冲房宗誉点了点头,接着,他请武成帝进手术室。

武成帝已经换了特殊的制服,他走进了偏殿收拾出来的手术室。

叶府昨晚没死人,叶鲲一整宿没睡守了一夜,第二天志得意满地去了谢府。

他刚到谢府就有属下来报,“头,观星楼有情况。”

“什么事?那些事不暂时不归我们管,先进去谢府!”叶鲲脚步不停。

“不是啊头,谢大国手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去了观星楼!”观星楼位于京城北面,是唯一一座比皇宫还高的建筑。

谢家这些日子一直处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处境,唯一的一次反击,便是用在了叶家。

叶鲲其实也在暗暗防备谢家的反击,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谢羌恒的第一次大动作竟然会选择动观星楼!

“走,带上一队人马,跟我去观星楼!”他倒要看看谢家玩什么把戏!

叶鲲直接带走了围着谢家的一半御林军,他却没料到,等他在观星楼抽不开身的时候,谢府来了一队人马声东击西,谢家的人直接人去楼空,顺便带走了谢府最珍贵的藏书阁的藏书。

京城的大街小巷,人群都往北面涌去,嘴里还吆喝着什么,原来只是一波人往那边赶,但渐渐的,挟裹的人越来越多。

“快,谢大国手上观星楼了!”

“谢家不是被围了吗?怎么谢大国手能出来了?”

“私自出府的吧?”

“皇上会不会责怪啊。”

“都去观星楼看看吧,谢大国手冒着被皇上责怪的风险出府,肯定是有什么事。”

观星楼因为谢大国手的出现,底下周围渐渐站满了围观的老百姓。

这么大的动静,京兆尹自然得上报的。

很快,下面就下了令,命京兆尹带人控制住场面,清理周围的百姓。

可是场面太大了,老百姓们似乎冥冥之中意识到了什么,倾巢而出。一时间,京城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即使京兆尹调动了所有的人手也不可能疏通得了这些人的。

无奈之下,京兆尹只能将情况上报,后得了一条‘可以随意处置违令人员!’的指令。

简而之,就是说,看谁最不听话的,可以杀,杀鸡儆猴!

最无奈的时候,京兆尹挑了一个小瘪三开杀,以为多少能震慑一二,但是没用,老百姓们跟疯了似的,即使见了血,他们都不离开。

谢府的侍卫暗卫尽数出去,守住了观星阁的入口。

谢如沫和沈东篱两人乔装打扮,混在人群之中,周围还有暗卫散落于周遭。

“祖父这是想干什么?”

谢如沫很是不安,按照原定计划,等秘道一通,他们就趁夜暗中出城,但昨天她祖父传信说要办点事,办完就离开。

谢如沫问,“观星楼下的秘道入口是谁守着?”

沈东篱手顿了顿,然后拍着她的背安抚她,“放心吧,等谢老爷子办完了事,就从那里的秘道口离开。”

叶鲲带着御林军一路蛮横地开道清道,最后他站上了观星楼正对面的一座阁楼。

“谢羌恒,你这个乱臣贼子,竟敢违抗圣令,私自出府!”

叶鲲叫唤的时候,谢老爷子看着底下涌动着的密密麻麻的老百姓,又看了谢理一眼,得到他含泪的一点头之后,缓缓走到观星楼前面。

底下的老百姓一见到他本人,都激动了呼喊着些什么。

叶鲲仅扫了一眼,便指着谢老爷子喝道,“谢羌恒,你私自出府,事到如今,还想蛊惑百姓为你所用,若不想被诛九族,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是叶鲲你来了啊。”

“是的,你叶爷爷来了,来将你抓回谢府!”

吁!底下的百姓们吁他。

狂妄!叶统领实在是太狂妄了,即使是叶老爷子在这里,恐怕都不敢和谢大国手这么说话!

相比百姓们的激动,谢老爷子倒是平静,“你凭什么抓我?”

“就凭你谢家因罪被皇上下了禁令,而我正是这禁令的执行官!”叶鲲一脸义正辞严。

谢老爷子点点头,“我想问我谢家犯了何罪?”

“你谢家犯了何罪你老还不清楚吗?皇上金口玉令,你谢家犯了通敌资敌的大罪!”

谢老爷子面无表情,“你说我谢家通敌叛国暗中资敌,证据呢?你们谁看到过证据?”

“此乃皇上金口玉令,岂会有错?而且你不通敌卖国,皇上为何容不下你们谢家?”叶鲲的表情里暗含得意。

“这问题来得好!我也想知道,为何皇上容不得我谢家!”

只见谢老爷子此话之后,身上的气势一变,往前踏了一步,让底下的人看得更清晰一些。

他气沉丹田,朝底下的老百姓们说道,“我谢家世代行医,自大周建国之后,更是兢兢业业地行医治病,一心为民,不曾挟杂私心,不曾有损国家利益。每逢病灾瘟疫,我谢家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远的不说,就说当今登基之后,建和元年,荆州

发生鼠疫,是我父亲带着谢家的大夫们第一时间第一批进入该地,并从四面八方谢家所有的药材基地调来药材。有时谢家药材基地都缺乏的药材,谢家也不惜抛费重金购买。还有建和六年在翼州......建和十二年在兖州......”

在谢老爷子的述说中,无数人静默着,听着他为谢家张目,为谢家呐喊。

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忆起了当年的艰难困阻,特别是他方才提到的几个州郡的百姓,更是泣不成声,他们永远记得在他们围困城中,面临着病疫以及死亡的威胁,活得水深火热即将崩溃之时,是谢家让人率先打开城门,也是他们先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