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在庙会挖人
,手工艺区在庙会中是很招游客喜欢的玩意,里面的东西很多,每样工艺品都有很浓郁的华夏文化气息。
放眼望去,不少游客围在一些摊位前,把玩、欣赏摊位上各种玩意儿。
摊位也五花八门,有捏面人的,有卖布坊的,有吹糖人的,有做糖画的,有卖陶瓷的,也有做竹雕的,陶埙的,卖铁器的,编织品,应有尽有。
“徐方,来这边做什么?”林香雪惊讶问。
“还记得咱们岳海村景区里面的手工艺区吗?本来那条街我打算让手工艺人再多一些,但一直忙,也没时间找,现在这些不都现成的人才吗?”看着这条街摊位上形形色色的手工艺摊位,徐方两眼绽放出光芒。
“你这主意都打燕京来了,不过这些人一般都是燕京土著吧,会跟你去闽南吗?”林香雪怀疑问。
“我也没打算一网打尽,挨个问问,总有走的吧。”徐方笑道。
“得,那你去问问,打算怎么问啊?”林香雪有些好奇。
“那些卖货多的应该不会去,毕竟赚的钱够花,咱们未必请得起。但你看那边那个吹糖人的,还有那个卖刺绣的,围观的人都挺多的,但真正买的没几个,他们一个月也挣不多少钱,如果咱们能开个比较不错的价格,他们应该会走。当然,那些年纪很大的肯定不愿意走,但那几个年轻点的都可以试试。哪怕他们不同意,肯定也有同门师兄弟吧?到时也可以介绍人啊。”
听徐方在这分析,林香雪叫道:“感情你早有准备啊。”
“就一点,就一点。”徐方嘴上谦虚,但脸上欠揍的模样还是让林香雪忍不住拧了他一把。
“打算先找谁啊?”林香雪问道。
徐方指着不远处的草编人道:“先这个吧,买的人还真不多。”
顺着徐方所指的方向,林香雪也看到了那个摊位。做编织的是个中年男子,四十多岁接近五十,剃着平头,穿着很是朴素,简单的灰色棉服,带着一的有道理,那就祈祷他愿意来吧。”林香雪笑道:“下一个联系谁?”
“看看那个捏面人的吧。”徐方拉着林香雪朝不远处的一个摊位走去。
这边捏面人的人,技术含量稍微就高一些。这里的面五颜六色,捏出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孙悟空、姜太公钓鱼、七仙女、太上老君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能捏出各种动物。
而且因为色彩足够,捏出来的面人更是形象生动,更得人们喜爱。这里围观的人,明显要比草编大叔那里的人多那么一点。
不过饶是如此,还是看的人多,愿意买的人少……
捏面人的也是一位大叔,年纪五十左右,穿着普通军绿大衣,家庭条件应该也是一般。
徐方走过去,拿起孙悟空的角色,温和问:“大叔,这猴子怎么卖?”
“二十。”大叔看了眼道。
“那这个姜太公钓鱼呢?”徐方又问。
“二十五。”大叔又报了个价。
徐方微微点头,心里隐约明白大家为什么看得多买的少了。
其实传统手工艺的衰败,确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机器生产多么方便?就好比这个齐天大圣的面人,如果有生产模具,用机器批量生产,材料的成本也就一块钱,生产出来加上各种包装,两块钱就能批发出去。对外零售的价格,卖五块钱就是赚的。
虽然二三十块钱对现代人来说不多,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价格,打心底就认为这个价花了有点冤大头,购买的人少也在情理之中。
但对这些手艺人来说,生产效率肯定没机器高,时间成本都摆着呢,卖的太便宜,显然时间成本跟不上。但想盈利的话,卖的价格大家不一定能接受,咱们这些手工艺瑰宝逐渐衰败,确实是让人可惜。
笑眯眯地买了个孙猴子,徐方才问道:“大叔,你平时工作也是捏面人吗?”
“这怎么会,平时买面人的哪有几个,我是卖水果的。”徐方刚买了东西,捏面人大叔对徐方也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