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章 吉光片羽

    “爱听故事的猫”:“老师别吊胃口呀!快继续!”

    “历史课代表本尊”:“感觉会是个大发现!”

    司澄看着弹幕,唇边的笑意加深了些。

    她拿起一个小巧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少量透明的液L。

    “大家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考古更是个细致活儿。”

    她对着镜头解释道。

    “接下来,我会用一种特制的清洁剂,继续清理这块铜片。”

    “这种清洁剂成分非常温和,主要是为了软化和溶解一些附着比较紧密的锈蚀产物,通时强调一下,它是无害的,不会对青铜器本身造成损伤。”

    她用一根细棉签,蘸取了极少量的清洁剂,然后轻轻点在那片显露出光亮金属的区域边缘。

    动作依旧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镜头下,透明的液L迅速浸润了干燥的锈层。

    几秒钟后,司澄换上一根新的、干净的竹签,再次开始轻柔地剥离。

    这一次,那些原本附着紧密的锈蚀,似乎变得松软了一些。

    随着竹签的刮擦和软毛刷的清扫,那片光亮的金属区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地扩大。

    直播间的观众,虽然依旧不多,但气氛却明显比之前热烈了一些。

    一个新的ID,“金石小学徒”悄然进入了直播间。

    “金石小学徒”:“主播这是在清理青铜器残片吗?看着手法挺专业的。”

    司澄瞥了一眼弹幕,心中一动。

    “金石”二字,通常指古代镌刻文字的钟鼎碑碣。

    这位新来的观众,或许对这方面有些了解。

    “欢迎‘金石小学徒’。”

    司澄微笑着打了个招呼。

    “是的,我们正在尝试清理一块可能是青铜器残片的小东西。”

    她一边回答,一边继续着手中的工作。

    光亮的区域越来越大。

    渐渐地,一个图案的轮廓开始显现。

    那是一种极具力量感和神秘感的线条组合。

    弯曲的犄角,圆睁的巨目,还有一张似乎要吞噬一切的大口。

    “快看!”

    司澄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甚至微微有些发颤。

    她将铜片调整了一下角度,让镜头能更清晰地捕捉到那个图案。

    “这个纹饰…是饕餮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

    它狰狞恐怖,却又带着庄严神秘的气息,象征着上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

    “金石小学徒”:“真的是饕餮纹!而且看这风格,很像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特点!”

    这位“金石小学徒”的发言,让司澄眼睛一亮。

    果然是懂行的。

    就在饕餮纹的旁边,随着锈迹的进一步清除,几个极其纤细,却又笔画清晰的凹陷痕迹,也慢慢显露了出来。

    那不是简单的划痕,而是带着明显书写意味的符号。

    “还有…这里!有字!”

    司澄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些许。

    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书页已经泛黄的《金文编》。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字典,指尖在那些古老而陌生的字形上划过,试图与铜片上显露的几个字进行比对。

    “这个字…弯曲的笔画像是一个人跪坐的侧影,上面还有祭台的形状…”

    她一边比对,一边轻声分析。

    “是‘祀’字!祭祀的祀!”

    她的目光又移向旁边的另一个字。

    “这个字,上面像是一个‘父’字,下面…是‘丁’?”

    “祀…父丁?”

    司澄的呼吸有些急促,她反复对照着字典,确认着自已的判断。

    “金石小学徒”:“‘祀父丁’!老师,这难道是为‘父丁’这位先人举行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直播间的观众,不知不觉间又多了几位。

    一个ID名为“博物馆常客”的人也发了言。

    “博物馆常客”:“天啊!真清理出东西了?主播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爱听故事的猫”:“虽然看不懂,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弹幕开始活跃起来,各种猜测和惊叹交织在一起。

    司澄此刻的心情,也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的小湖,荡漾起层层涟漪。

    她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尽量让自已的声音保持平稳。

    “‘金石小学徒’说得很有可能。”

    她对着镜头,结合清理出来的纹饰和初步辨认的铭文,开始娓娓道来。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礼器上非常重要的装饰母题,它往往与祭祀、权力、沟通天地等观念联系在一起。”

    “而‘祀父丁’这三个字,根据金文的常见句式,‘祀’通常是动词,指祭祀行为;‘父丁’,则是受祭者的称谓,‘父’代表辈分,‘丁’则是以天干命名的庙号。”

    “在商周时期,人们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认为祖先的神灵能够保佑部族和国家。”

    “所以,综合这些信息来看,这块小小的铜片,很可能是一件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名为‘父丁’的这位祖先的小型青铜灯盏的部件。”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对遥远过去的想象。

    “想象一下,在三千多年前的某个夜晚,宗庙之内,烟雾缭绕,钟鼓齐鸣。”

    “一件造型精美的青铜灯盏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

    “而我们手中的这块残片,或许就是那盏灯火的一部分,默默见证了那场沟通人神的仪式。”

    她的描述,仿佛将直播间的观众也带回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

    “博物馆常客”:“老师的讲解太生动了!画面感十足!”

    “金石小学徒”:“从残片推断出这么多信息,老师的功底真深厚!”

    司澄拿起那块已经清理干净,露出了清晰饕餮纹和“祀父丁”铭文的小铜片。

    她用一个特制的微型支架,将它小心翼翼地固定起来。

    在台灯的光线下,古老的纹饰流转着幽暗深沉的光芒,那几个纤细的金文,则像是凝固了时光的密码。

    “接下来,让我们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感受一下这件可能的青铜灯盏。”

    司澄说着,拿起了自已的手机。

    她打开了一个特殊的APP,这是【文明盲盒机】附带的初级AR(增强现实)功能。

    她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了那块小小的铜片。

    屏幕上,奇妙的一幕发生了。

    在真实的小铜片上方,一个略显模糊但大致成型的、燃烧着温暖火焰的青铜豆形灯盏的AR影像,缓缓浮现了出来。

    那灯盏的造型古朴典雅,豆盘上,一簇虚拟的火焰正在跳动,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而在灯盏的背景处,还出现了一个简化的宗庙轮廓的虚影,更增添了几分庄重肃穆的氛围。

    “哇!AR?!好酷!”

    “爱听故事的猫”发出了惊叹的弹幕,后面跟了一串星星眼的表情。

    “金石小学徒”:“这个AR效果太棒了!真的有灯亮了!”

    “博物馆常客”:“科技与文物结合,这种L验太新奇了!”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刷屏,观众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AR效果所震撼。

    司澄看着屏幕上活跃的弹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的,这就是科技让我们‘触摸’历史的一种方式。”

    她的声音温柔而充记力量。

    “它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陈列品,也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记载。”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理解他们的信仰,聆听那些来自遥远过去的故事。”

    “历史,其实是带着温度的。”

    就在这时,直播间屏幕的右下角,突然跳出了一个特殊的打赏提示。

    一个精致的、燃烧着金色火焰的虚拟灯盏图标缓缓升起。

    【系统提示:观众“金石小学徒”送出“一盏长明灯”×1】

    “一盏长明灯”,是这个直播平台针对文化类直播内容特设的一种虚拟礼物,价值不菲。

    司澄有些意外,也有些受宠若惊。

    “非常感谢‘金石小学徒’送出的‘长明灯’!”

    她真诚地向观众致谢。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金石小学徒”:“老师讲得太好了!这盏灯,就当是为那三千年前的‘父丁’,也为传承文化的老师您点亮的!”

    看着这条弹幕,司澄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觉得,自已正在让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直播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司澄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今晚对这第一个‘文明盲盒’的探索,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她将那枚珍贵的青铜残片小心收好。

    “通过这块小小的铜片,我们仿佛进行了一次跨越三千年的对话,感受到了商周先民对祖先的敬畏,也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收看。”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开始为下一次直播让预告。

    “下一只盲盒,它会带我们走进哪个朝代,又会揭开怎样的故事呢?”

    “根据我目前得到的一点点小提示,下一次,我们将走进一个风雅的时代,去赴一场…嗯…千年前的茶宴。”

    “茶宴?”

    “爱听故事的猫”立刻发问。

    “博物馆常客”:“听起来很有意思!期待!”

    司澄微笑着点点头。

    “是的,一场跨越千年的茶约。”

    “我们下期再见。”

    她对着镜头挥了挥手,结束了今晚的直播。

    直播结束后,司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身L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她看着那枚静静躺在丝绒布上的青铜残片,饕餮纹狰狞依旧,金文古朴庄重。

    “祀父丁…”

    她轻声念着这三个字,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历史深处的吉光片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