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这些勋章由纯银打造,中心镶嵌着代表勇气与忠诚的红色珐琅。
首批归国战俘站在台下,他们身形消瘦、面容憔悴,却努力挺直脊梁。情报安全总局与军事重建局通过细致的档案查阅和战俘们的回忆,梳理出在战争中表现英勇的名单。其中,一位名叫卡尔·米勒的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独自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打退了苏军多次进攻,直至弹尽粮绝才被俘;还有安娜·施密特,作为医护兵,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挽救了无数战友的生命,自己却不幸被俘虏。
汉斯亲自为他们颁发勋章,当勋章挂在卡尔·米勒胸前时,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兵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地说:“为了祖国,一切都值得。”当天,共有200名英勇战俘获此殊荣,他们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激励着每一个德国人。
对于残疾的战俘,德国政府早已做好安置准备。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的军人荣养院,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这座荣养院由战前的贵族庄园改建而成,经过紧急修缮与扩建,拥有了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从瑞士购买的先进理疗设备,如电动按摩椅、超声波治疗仪等,帮助残疾战俘进行康复训练。
11月22日,首批500名残疾战俘抵达荣养院。医护人员热情地迎接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宽敞明亮、配备无障碍设施的房间里。荣养院院长承诺:“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国家会照顾你们一生。”在这里,残疾战俘不仅能得到身体上的治疗,还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他们疏导战争创伤。
受伤体弱的战俘则被送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临时医疗营地。这些营地由废弃的学校、工厂改造而成,虽然条件简陋,但充满温暖。在柏林的一处医疗营地,厨房每天为战俘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餐食,有热气腾腾的炖牛肉、刚出炉的黑面包和香浓的热汤。医疗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为每一位战俘进行全面体检,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位受伤的战俘感慨道:“在异国他乡受尽折磨,回到祖国才感受到真正的关怀。”
身体较为健康的战俘,被暂时编入自卫队。自卫队以城市和乡镇为单位设立分队,主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协助城市重建。军事重建局为自卫队配备了毛瑟98k步枪和p40冲锋枪,并安排退役军官进行短期军事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武器使用、战术配合,以及城市管理和应急救援知识。
11月23日,在汉堡的自卫队训练场上,队员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此时的德国,领土面积为357588万平方千米
,虽然在二战后失去了大量土地,但德国人民的凝聚力却空前强大。
在这三天里,德国通过与瑞士、瑞典等中立国的贸易,获得了额外的积分。瑞士对德国的精密机械产品需求旺盛,瑞典则对德国的钢铁有着大量采购。根据贸易统计,共获得了4000积分,总积分提升至3389万点。随着归国战俘逐渐融入国内生活,他们将为德国的重建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德国也在一步步朝着复兴的目标迈进。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与战略扩张: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第十节
科技军工复合体:全维度战略科研攻坚
1945年12月13日,德国总积分结余13938万点,汉斯在紧急召开的科研联席会议上,将全息投影切换至全球军事态势图:"我们不仅要制造武器,更要掌控战争的底层逻辑!所有基础研究必须向军事需求倾斜!"随着指令下达,德国整合基础工业研究所、军事工业研究所与情报处资源,启动覆盖通讯、材料、工业体系的全方位科研攻坚战。
一、电磁霸权:通讯技术的军事化突破
战略资源部从总积分中划拨50万点,组建"赫尔墨斯"通讯科研专项。在哥廷根的电波实验室,物理学家们利用积分兑换的美国贝尔实验室专利技术,夜以继日攻关短波通讯加密系统。工程师将从瑞士购入的微型真空管集成到军用电台中,使设备体积缩小60,重量降至5公斤,单兵可轻松携带。更具革命性的是代号"瓦尔基里"的卫星通讯预研项目——尽管受限于1940年代技术,科研团队仍尝试将积分兑换的德国v-2火箭技术与无线电定位系统结合,计划发射搭载中继天线的近地轨道飞行器,为跨洲军事指挥提供可能。
情报处同步配合行动,特工伪装成远洋船员,在中立国港口窃取盟军最新通讯频段数据。当第一台装备跳频技术的fug
101型电台在东线测试成功时,其每分钟500次的频率跳变速度,让盟军传统的无线电监听设备彻底失效。
二、材料革命:钢材与合金的战争进化
基础工业研究所投入30万积分,启动"莱茵钢铁"材料专项。科研人员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合金钢微观结构,通过添加从瑞典秘密进口的钨、钼等稀有金属,成功研发出新型装甲钢。这种被命名为"日耳曼之盾"的材料,在-40c低温下仍保持1300pa抗拉强度,较虎王坦克使用的装甲提升40。更关键的是,通过优化冶炼工艺,每吨钢材的生产能耗降低25,为大规模军工生产奠定基础。
在导弹材料领域,冯·布劳恩团队与材料学家合作,开发出耐1800c高温的陶瓷复合涂层,用于覆盖v-2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喷管。当这种改进型导弹在波罗的海试射时,射程从32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精度误差缩小至300米。
三、工业根基:基础工业的军事化改造
为支撑军工产能爆发,20万积分被注入工业母机研发。西门子公司牵头研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通过积分兑换的瑞士高精度丝杆技术,将零部件加工精度提升至0001毫米,可制造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空心叶片。鲁尔区的钢铁厂引入从美国黑市购得的连铸连轧生产线,使钢材成材率从65跃升至82,每月可为军工生产额外提供3000吨优质钢材。
后勤体系同步升级,积分兑换的ib制表机被改造成军工生产数据处理系统。在克虏伯工厂,这套系统实时监控2000台机床的运行状态,当某台设备出现异常磨损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备件更换预警,并调整生产排期,使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2。
四、协同作战:科研体系的军事化整合
军事工业研究所与基础工业研究所建立"需求-研发-应用"闭环机制。每周三的跨部门联席会议上,坦克设计师提出的悬挂系统减震需求,会在4时内转化为材料学家的橡胶配方改良课题;航空工程师对轻量化合金的要求,直接推动冶金实验室启动镁锂合金专项研究。情报处则建立"技术猎取清单",针对盟军最新公开专利进行逆向工程分析,例如截获美国喷气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技术资料后,德国科研团队在两周内便完成仿制与优化。
12月13日-12月15日这三天里:
-
每日基础积分获取:1积分秒x24小时x3600秒
=
86,400积分
-
每日土地积分获取:357,000积分
-
三日总获取积分:(86,400
+
357,000)x3
=
1,330,200积分
-
科研项目消耗积分:
-
通讯技术:50万积分
-
材料科学:30万积分
-
基础工业:20万积分
-
协同体系建设:10万积分
总计消耗:110万积分
-
总积分结余:13938万
+
13302万
-
110万
=
1624万积分
当夜幕笼罩柏林,各个科研基地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德国正以积分体系为杠杆,将基础科学、工业技术与军事需求熔铸成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这些看似远离战场的实验室突破,正悄然改写着未来战争的规则,为德国在战后博弈中积累着无可替代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