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章 解读道书

    修炼《一气经》打下深厚的根基后,就可借上乘法门引导,踏入凝元,稳步进展。

    筑元法诀,对于一般修士来讲,可能得花费一番心思才能得到,但临川书院山长陈弘文何等人物,掌握的筑元法诀不下百门之多。

    他挑了一本《周行星轨术》,将此道书的蚀文原本默写出来,让陈青到玉几前,他亲自传授。

    不过两个时辰后,陈弘文就停了下来。

    大殿之中,安静下来。

    只有一侧的三扇落地大窗,雨后的天光本来就格外明亮,通过玻璃折射进来后,变得稀稀疏疏的,有一种静谧。

    好一会,山长陈弘文手一招,从一侧书架上飞起一卷道书,落在玉几上,发出一声轻响,打破了寂静,他开口说话,道:“解读这一本道书。”

    “是。”

    陈青答应一声,上前取来道经,翻开看了几页,发现这是一本上好的道门法诀,虽然上面的蚀文要比《一气经》更难,但以他在蚀文上的造诣来看,并没有出奇之处。

    摆一摆手,阻止身旁的书童拿来竹筹和笔墨纸砚,陈青站在原地,从头到尾把这一本道书读完后,立即合上道书,闭目不言。

    看到这奇怪的举动,一旁的书童捧着玉盒,巴掌大小的脸上满是疑惑:不用竹筹,不用纸笔,就这样?

    倒是书院山长陈弘文有所猜测,微微坐直身子。

    过了一会儿,陈青睁开眼,开口说话,声音朗朗,有金玉之声,道:“此书名为‘八雷图’,法诀曰‘雷起声发,震窍鸣音,周天游气,八方汇聚’……”

    陈青根本不用看书,只凭看过一遍的记忆,口中就一字一句解读了起来。

    书童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目瞪口呆,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不过他马上捂住嘴,生怕打断了陈青的解读。

    一时之间,四下落针可闻,只有陈青清朗如玉的声音,不紧不慢,吐字清晰。

    陈弘文一言不发,静静聆听,等最后一个字落下,这一位向来严肃的书院山长面上有了笑容。

    这本道书名为“八雷图”,讲究如何应雷声通过共振来淬炼自己的穴窍脉络,所用蚀文生僻,可眼前的陈青不但能流利准确地解读,而且用词辞藻通俗易懂,显示出他在蚀文上超乎自己想象的造诣。

    解读道书“八雷图”,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想了想,陈弘文又取出一道口诀,让陈青解读,并提醒道:“此篇《九宫新曲》虽只三十六个蚀文,可变化极多,必须自上而下一一贯通,才能解读出来,稍一差池,就前功尽弃。你不要急,慢慢解读。”

    陈青把口诀拿在手中,展目一看,果不其然,这份道诀尽管字数稀少,但是艰涩深奥,所用的蚀文也是生僻异常,内中更是暗藏着很多延伸变化,解读的难度远在刚才的道书“八雷图”之上。

    “试一试。”

    深吸一口气,陈青从道童手中接过竹筹,一手拨动,不断推衍。

    书院山长陈弘文坐在玉几后面,一手持道卷,眸光如镜,映照不远处的陈青,将他的动作尽数照入眸里,一丝一毫,也不错过。

    这一篇《九宫新曲》三十六个蚀文,实在是陈青碰到的变化最多的,真正一字千意,一不留神,就解读出错。

    陈青刚开始之时,还能够感应到陈弘文的审视,但随时间推移,他专心致志推衍,慢慢地进入一种忘我之境。外界所有的声音和色彩一下被剥离开来,只余下这三十六个晦涩的蚀文大放光明。

    一边学习,一边推衍,一边和识海中悬空的神秘至宝封面上的四个古朴的“无常天书”比照,陈青不但渐渐地对《九宫新曲》有了头绪,而且他的蚀文水平也在悄然进步。

    不知多久,陈青从这一种奇异的顿悟中清醒过来,他眸光明亮,灵慧照彻,《九宫新曲》上的三十六个蚀文不再晦涩多变,而是形成九九八十一道,错落有致,风格洒然,大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

    陈青念头一动,无常天书打开,果不其然,第一页中又有了新的的变化。

    蚀文:渐入佳境(2010000)

    他在蚀文上的造诣,已经从初窥门径到了渐入佳境,这一下进步,立刻登高望远,海阔天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来我还真有蚀文天赋。”

    陈青笑了笑,取来纸笔,挥毫洒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将《九宫新曲》解读出来的八十一篇道诀完完整整写下来。

    写完后,他微微吸口气,压下心中的酣畅淋漓,面上平平静静,然后将解读好的道诀奉给玉几后的陈弘文。

    书院山长接过来,扫了一眼,就把道诀放下,因为在陈青写完的刹那,所有的文字已经映入他元婴修士的神识中,一字不落。

    陈青只用一天时间就将《九宫新曲》完整解读出来,而且分毫不差!

    “一天。”

    饶是陈弘文见多识广,这一刻,心中也是忍不住震惊。

    此《九宫新曲》艰深繁奥,他当年被认为蚀文天赋出众,但也用了足足三天才将里面所涉及的法诀一一解读出来。那一种灵慧用尽,精疲力竭,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有非常深的印象。

    而现在,眼前这一位族中的后辈,却只用了短短一天,并且看他神完气足,看样子犹有余力。

    对方在蚀文上的天赋,实在惊人!

    想到眼前少年的出身和背景,陈弘文略一沉吟,就有了决断,他抬起头,直接道:“陈青,从今天开始,你就留在山里好生精读蚀文,修炼《一气经》,夯实根基,为以后的筑元和开脉做准备。所有事宜,生活也好,修炼也罢,全由书院供应。”

    顿了顿,他继续道:“你不需要做别的,只要心无旁骛,一心修炼就是。”

    “心无旁骛,一心修炼。”

    陈青一听,目光就是一亮。

    临川书院别看在登扬陈氏的族学中并不起眼,但能够一代代传承下来,明里暗里的根基恐怕并不亚于族中他这一支。

    更何况,他在他那一支里除了有大伯照看外,并不受重视,属于可有可无,而一旦到了临川书院,那就是重点培养。

    两者的差距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山长的许诺等于让他有了鲤鱼跃龙门之姿。

    想到这,陈青毫不犹豫地开口道:“学生一定努力修炼,不辜负山长的好意。”

    “很好。”陈弘文站起身来,吩咐一旁的书童,道:“明月,你领着陈青后面先住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