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986年的春天,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退出砖厂的经营。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很震惊。
"嫂子,你为什么要退出?"赵小军不解地问,"我们的生意这么好。"
"正因为生意好,我才要退出。"我平静地说,"小军,你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不需要我了。"
这不是真话。真实的原因是,我察觉到了危险的信号。
李桂花对收益分配的不满,赵小军偶尔流露出的骄傲,工厂里一些工人的抱怨...这些都让我想起了前世的情况。
前世的赵小军就是在发财以后逐渐变坏的。虽然这一世他变化很大,但是人性的弱点还是存在的。
与其等到矛盾爆发,不如趁现在关系还好的时候退出。
"可是...可是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赵小军有些慌乱。
"你有什么不能办的?"我反问,"技术你懂,管理你也学会了,财务方面我可以教你。"
"不是技术问题..."赵小军犹豫了一下,"是我害怕自己做错决定。"
看到他这样,我心里一软。
"这样吧,我不完全退出,但是要改变合作方式。"我想了想说,"我把股份卖给你,但是可以做你的顾问。"
"卖股份?"赵小军愣了,"要多少钱?"
按照现在砖厂的价值,我的股份至少值三万块钱。但是我不想要这么多。
"两万块钱。"我说,"分期付款,每年还五千。"
这个价格让赵小军很意外:"嫂子,是不是太便宜了?"
"不便宜。"我摇头,"因为我还会继续帮你,只是身份变了而已。"
其实我心里清楚,真正的原因是我想给自己留后路。
如果将来赵小军真的变坏了,我至少已经收回了大部分投资。如果他没有变坏,那我也等于帮了他一把。
签署转让协议的那天,李桂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样多好,砖厂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了。"她喜滋滋地说。
听到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果然,有些人永远学不会感恩。
但是赵小军的表现让我有些意外。
"嫂子,虽然股份转让了,但是你永远是砖厂的功臣。"他真诚地说,"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我摆摆手,"好好经营,不要忘记初心就行。"
退出砖厂的经营后,我把精力转向了其他方面。
首先是我们原来的农产品生意。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稳定,风险也小。
其次是投资教育。我用一部分钱在县城买了房子,准备将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我订阅了很多报纸杂志,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动向。
这些投资在当时看来也许不起眼,但是我知道它们的价值。
时间很快到了1987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赵小军结婚了。他的新娘是邻村的一个姑娘,人很老实本分。
婚礼办得很隆重,赵小军花了一千多块钱。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奢侈的婚礼了。
"嫂子,谢谢你的礼金。"婚礼上,赵小军对我说,"五百块钱太多了。"
"不多。"我笑着说,"你结婚是大事,我当嫂子的当然要表示。"
其实五百块钱确实不少,但是我想借此表达一个态度:虽然我们不再是合伙人,但是情分还在。
婚后的赵小军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有了家庭的责任,他做事更加谨慎。
砖厂的生意继续红火,他也确实遵守了当初的承诺,善待工人,保护环境。
看到他的变化,我心里很欣慰。
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但是好景不长。
1987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
我们村的小砖厂开始面临压力。
"嫂子,我们的订单减少了一半。"赵小军愁眉苦脸地来找我,"再这样下去,可能要亏本了。"
这种情况在我的预料之中。
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必然的。
"有什么具体的困难?"我问。
"主要是成本太高。"赵小军详细解释,"我们的人工成本比大企业高,设备也落后,产量上不去。"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我想降低工人的工资。"赵小军有些不好意思,"每个月少发十块钱,一年能省一千多。"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紧。
果然,压力来的时候,第一个牺牲的就是工人的利益。
"小军,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我问。
"不合适,但是没办法啊。"赵小军很无奈,"不降工资就要关门。"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但是很难。"赵小军犹豫了一下,"要么技术升级,要么转型做别的产品。"
"为什么不试试?"
"技术升级需要大量投资,我们没有那么多钱。转型风险太大,万一失败了..."
看到他患得患失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被困难吓住了。
这种时候,往往是考验一个人品格的关键时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