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百年大计(15)
在海边,曾经很长一个时期是靠出海打渔维持生活的,自从沿海水域开始水产养殖以来,很多的渔民就已经不再依靠远洋捕鱼生存了,而是依靠分给自己家的水域养殖海参、鲍鱼、明虾之类的水产增加收入。家庭劳力多的,水域经营的就好,反之就差一些,这也成为很多渔村通常的现象。”何浩看着教室里的同学们说着,随即才是看着齐天翔坦诚地说:“我们村不一样,从海域承包之初就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海域不分包,远洋捕捞不停止,而且建立了村集体所有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渐组建了海产品加工厂,远洋捕捞船队,近海养殖基地,以及旅游餐饮一体化的渔家乐。对外是渔业集团公司,对内还是以前的作业队。”
何浩看着齐天翔耐心倾听的神情,尤其是鼓励的眼神,就进一步补充说道:“这也是针对渔民的生产方式采取的必要手段,也很符合渔民的实际需求。远洋捕捞作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马力的捕捞船,还需要有接驳和运输服务的船只,而且每次出海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随着近海养殖业,特别是海域环境的变化,以及过度捕捞产生的后果,近海渔业产出已经很难满足生产量和消费需求了。”
“小的机帆船和近距离的捕捞作业,已经渐渐不适应渔业生产的形势了,远洋作业就是必由之路,只有远洋和深海才能获取优质的海产品,也才能获得不菲的收入。”何浩很是娴熟地介绍着情况,而且脸上还浮现出一丝自豪和得意,认真地说:“从事远洋捕捞作业,需要的是船队,更需要多人多船的协作。一条大船动辄几百万元,一次远洋捕捞作业至少也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以及几十名渔民船工的劳作,还需要有船只运输和提供后勤补给,这是单门独户的渔民家庭根本难以做到的,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众人共同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