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导演,这不对吧?/ 第1章 我摄影系三代良民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章 我摄影系三代良民

    2003年1月,云南大理。

    狭小的房间内,灯光昏黄,洗手间水流哗啦啦。

    结束了一天的拍摄,石磊倚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苦着脸数日子。

    这是《天龙》的剧组宾馆,从去年8月进组,5个月扛着摄像机马不停蹄在京城、横店、浙江几地连轴转,牛马都想尥蹶子了。

    单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还是别的小伙伴都有?

    早知这么苦,我便不来了。

    石磊苦中作乐,他一20岁的小伙子,身体倒是抗造,主要是心累。

    石磊坐起身来看着黑黢黢的电视机,莫名的想起了一个冷笑话。

    【我十年老电工】

    滋~

    本是电气人,电光刹那生。

    检修未闭锁,阴阳两相隔。

    再睁眼,已经成了2002年北电摄影系一名大二学生。

    哗哗声停了,石磊的视线越过洗手间,落在桌子上的烟上,食指动了动。

    算了!

    我还是一个学生,不能抽烟!

    但,按照北电“两年通才教学,两年分方向培养”的教学方针,我都进组了,这实习生还算学生?

    石磊意动。

    穿越过来是4月份,在日韩世界杯无脑棒子狂赚三百多万,我特么妥妥百万富翁。

    哪个学生这么牛逼?

    “啪!”

    石磊凝视着火苗,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这云烟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上次抽烟还是上辈子。

    啊!

    嗯?

    不对!

    草!

    这特么快过年了啊!

    穿来第一年不回家给祖宗先人们上香,以后出门办事,谁罩着?

    “老张,老张!”

    石磊急得惊叫唤。

    “咋了咋了?你叫唤啥?”

    张震东扯开洗手间的门,穿着一条四角裤走了出来。

    “这特么快过年了,怎么还不放假?”

    “嗨,不放假了。”

    “啊?在剧组过年?”

    “不,年前能杀青。”

    老张坏笑。

    “草了,你说话别喘气行不行?吓我一跳!”

    “呵呵,你不是来学习的吗?现在又着急忙慌想回家过年了?”

    “一年没回家了,人心浮动啊。”

    张震东虚着眼睛找到眼镜,戴上:

    “你电影剧本有影了吗?”

    “灵思暂无,难以下笔。”

    石磊愁道。

    “老弟莫慌,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对眼,你的灵感就来了。”

    老张打开电视,宽慰了石磊一句,然后拿起手机开始短信大战。

    没错,上了两个月摄影课之后,石磊就喜欢上了用镜头讲话,想拍电影。

    在漫长的人生中,大脑总会蹦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如果只是在脑袋里瞎琢磨,未免有些可惜;

    如果落于笔端,拍成电影,就很有可能成为艺术。

    这辈子石磊想搞艺术。

    上辈子想都不敢想,可能人就这样,逆风苟,顺风浪。

    不过拍电影光是摄影知识还不够,隔行如隔山,煤老板都能被坑得提桶跑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石磊选择进组学习。

    石磊知道灵感这玩意儿,急不得。

    穿着拖鞋去洗脚,刚冲了脚出洗手间,就听电视机里多尔衮在那说什么战胜归来就娶你,疯狂插旗。

    皇太极这哥哥当得忒不地道了,等多尔衮回来,大玉儿都成他嫂子了。

    嗯?

    石磊眼睛冒光。

    嘿嘿,小叔子和嫂子?

    这里面有说法呀!

    清宫戏的受众也是有的。

    前几年,包括后几年,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可谓是春风得意。

    康熙、雍正、孝庄、还珠、纪晓岚等等,辫子戏拍了一茬又一茬的,满清都快给洗白了!

    也培育了大量的观众基础。

    我可以先悄悄混入其中,然后

    桀桀桀!

    有了剧本思路,灵思泉涌如尿崩。

    接下来几天,石磊就做两件事。

    抗摄像机。

    写剧本。

    不过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删删减减,石磊就写了个剧本草稿,准备年后回学校文学系拉个组,打磨打磨剧本。

    《天龙》的进度也犹如掐好了时间,腊月二十八杀青。

    杀青宴上,石磊举着杯子敬了一圈酒,认了个脸熟,要了一堆电话。

    此行目标圆满完成!

    回家过年!

    飞机落在双流机场,石磊出了机场,就看到石爸站航站楼外抽烟。

    烟应该刚燃上,石爸烟瘾不大,灭了烟,抱了抱好大儿,就驱车载着石磊回家。

    回到家,石妈正在厨房忙活,父子俩赶紧放下行李,进厨房打下手。

    2002年没年三十,没能赶上给祖宗们上香烧纸,吃年夜饭前,石磊先给祖宗们赔礼道歉。

    再举杯敬了石爸石妈一杯,认下爹妈。

    推杯换盏间,在春晚的伴奏下,朦朦胧胧中,除了本山大叔的母猪产后护理,其他的都忘了。

    只记得石爸的豪言壮语和石妈的笑语盈盈。

    春节除了走亲戚,石磊一有时间就在家埋头写剧本,一晃,都要开学了。

    辞别父母,石磊回到了忠诚的北电。

    休息一天后,和老师约好时间,石磊提着礼品来到穆老师住处。

    穆德源开门看到石磊提着礼品,满脸不悦:

    “人来就行了,提个东西像什么话。”

    “这不是春节吗。我爸妈准备的,不敢不听啊。师娘呢?”

    石磊满脸堆笑,提着礼品就往里挤。

    “这一过年啊,亲戚就排着队办酒宴,她得在家多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跟组,你把心得体会,给我讲讲。”

    问成绩的亲戚,查作业的老师,逃是逃不了的。

    石磊苦着脸想了一会儿,打好腹稿后,站起身向老师讲述了跟组的感悟和遇到的问题。

    穆老师对石磊的一些不足点评,又分享了自己从业二十多年来一些经验。

    老师虽然没有eo那么出名,但也是从扛摄像机到执导筒,让石磊受益匪浅。

    石磊趁机问起了剧本创作。

    穆德源吃过的盐比石磊吃过的饭还多,石磊一撅腚他就知道打什么主意,伸出手道:“拿来吧!”

    石磊讪讪一笑,连忙从兜里掏出剧本递给老师。

    “《太后的新装》?”

    这名字有点犯规啊,穆老师心里一紧,你小子别是导演系的卧底吧?

    穆老师招呼石磊随便坐,拿着剧本细细的看了起来。

    石磊找了一个凳子,陪在老师身边,小声地把自己的创作思路讲了一遍。

    穆德源看完剧本,年轻人就是直接,委婉地点他:

    “你的观点和主流有点不一样啊!”

    “老师,我没其他意思,我这是爱情剧,爱情一直都是主流市场的常青树。”

    石磊生怕老师不支持自己,急得川普都要冒出来了。

    这会儿《无名之辈》还没出来,穆老师接不上词,只能没好气道:

    “我的意思是,你这剧本不好过审。”

    “不过审我就偷偷拍。”

    石磊小声嘟囔。

    穆德缘脸一黑,训道:

    “少跟导演系那些人学坏了,我摄影系可是三代良民!”

    这口子决不能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