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纤毛虫共生系统,数据生物基质
如果只是进化,还不算什么。在纤毛虫进化的过程中,繁衍的数量越来越多,消化的垃圾数据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他这台电脑的cpu利用率,一度达到99,差一点就要死机了。
在这个时候,纤毛虫群出现了最大的危机,一旦电脑死机,它们就会死亡。
毕竟它们是没有备份的,它们的生存也是借助他这台电脑的算力,跟奥菲娜的本体在虚拟世界不一样。
一旦电脑死机,它们也会死亡。
重启?
不可能的。
这种死机,是属于系统彻底崩溃,因为纤毛虫的数据信息,已经融入系统内部,死机就会丢失全部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纤毛虫群被逼着开始对系统进行修改。
修改的结果,就是他的电脑系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什么瘟都死系统。
让微软的人过来查看他电脑系统的源代码,也找不到任何跟瘟都死相同的程序。
因为整个系统,已经从电脑系统,转变为网络垃圾数据过滤转化系统。
整体的功能,已经从操作系统,变成垃圾降解系统,与纤毛虫群共生。
陈佑在看完之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事情,有点超出他的理解范围。
纤毛虫为啥会进化?
病毒虫族会进化,那是因为有奥菲娜,所以才能控制病毒虫族进行迭代。
纤毛虫有什么?
啥都没有。
奥菲娜也没有管它们,只是一直在喂食而已。
所以纤毛虫的进化,核心问题就是它们的基因信息。
陈佑抓起一只巨型纤毛虫,开始分析它的数据代码,并转化它的基因信息。
然后又把原始的纤毛虫基因信息与进化后的纤毛虫基因信息进行对比。
刷!
随着基因信息对比结束。
陈佑看到了两组相似度百分之九二的基因树形图。
其中差异化的百分之八,主要是在功能性基因序列中。
原本纤毛虫的基因,有好的已经变为隐性基因,不再参与表达。
但核心的基因,基本差不多。
陈佑看到这里,又对纤毛虫的数据代码进行分析。
然后他就找到了一组核心代码。
这组代码,就是纤毛虫昨天不断进化的钥匙。
如果把这组数据代码转化为基因信息的话,这组基因信息的名称,叫做自适应基因组,也叫生物进化基因组。
这个基因组,并不是一组。
而是多种复杂的基因机制组合在一起,对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
之前陈佑在解读自身基因树状图的时候,就了解过这些基因组的信息。
不过进化调控的难度,可比他修复双腿难多了。
里面的机制非常复杂。
因为这些基因的调控机制,不光能让生物进化,还能让生物基因突变。
对于这个进化机制来说,基因突变是进化,也是危害。
良性突变是进化,恶性突变是癌化。
那按照这种说法,生物很难进化,那从古至今的生物是怎么进化的?
答案是大数据分析。
没错。
就是这么离谱。
当生命在繁衍时,两组基因会进行对比,并获取两者的基因进行遗传表达。
这个时候,基因会自主的进行分析。
分析什么?
分析两组基因自诞生以来,收集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两者如果同样对某一组基因进行调控。
那么就说明,这组被调控的基因,是进化的需要,必须要进行遗传表达。
就这样一代代的繁衍,基因池中的数据不断的被筛选,每一代遗传表达的信息,都是最适合当下生存环境的。
这就是物种的进化。
正常情况下,就算是最容易发生进化的虫族,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化十几次。
但在数据世界,这一切规则就发生了改变。
不需要考虑现实环境。
只要有足够的算力,有足够的信息,基因中的自主进化功能,得到了史诗级加强。
而且陈佑还发现了一点。
那就是纤毛虫在降解数据垃圾的时候,其实是对数据垃圾进行分析了的。
虽然这种分析,不是那种完全解析,但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多,还是能针对性的做出处理的。
这也是纤毛虫在进化的同时,修改系统构架,添加相关指令,让其对数据垃圾的分解清理工作有着极高效率的原因。
搞清楚具体的原因之后,陈佑关闭眼前的屏幕,低头看向下面的垃圾场。
怎么说呢。
他在现实中想要实现生物基质的培养,还没有任何头绪。
结果在数据世界,奥菲娜随便操作一波,就把数据生物基质给搞出来了。
纤毛虫降解数据垃圾之后,所保留下来的数据代码,其实就是数据世界的生物基质。
可以给病毒虫族使用的生物基质。
“奥菲娜,安排各类病毒虫族过来,食用这些生物基质。”
陈佑对着奥菲娜下达命令。
“是,主宰。”奥菲娜马上控制各类虫族来到这里,开始食用纤毛虫降解数据垃圾所产生的特色数据代码。
一只只病毒虫族在吸收了这些数据代码之后,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虽然有些变化比较轻微,但在陈佑的感知下,这些病毒虫族的代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也就是说,病毒虫族变强了。
哪怕这种变强的进度不是很大,可只要有纤毛虫存在,它们就可以不断的食用这些数据代码,不断的对自身代码进行优化。
“这种数据代码,能不能转化到现实世界?”陈佑看到这种功效强大的数据代码,不禁期待的想到。
他拿起一份数据代码,对其进行基因信息转化。
结果没鸟用。
转化出来的是一堆乱码。
这也是没办法的。
这些特殊代码,并不是基因信息,而是生物质信息。
想要转化为基因信息,基本上不可能。
但不试一下,他不甘心。
现在陈佑死心了。
半响后。
等所有病毒虫族都吸收了那些数据生物质后,他就把整个垃圾场的数据进行打包。
就他家这台电脑的算力,顶天也就只能供应一个纤毛虫族群繁衍,每天所能产生的数据生物质太少。
所以他把整个垃圾场的数据打包,直接来到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组,偷偷摸摸的修改服务器系统的构架,把垃圾场系统镶嵌进去。
这样一来。
所有网络上的垃圾数据,在通过运营商服务器的时候,就会被吞噬吸收。
网络环境变好了。
又有足够的数据生物质让病毒虫族继续进化。
可谓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