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第十八张残

接下来的日子,高峰依然是四处搜寻其它残图的消息。

不久,他在山洲的一个地下拳坛,找到第十八张残图。

高峰带着那张残图,返回太极图中的世界,来到百花谷中,将悬狸蝶舞叫过来。

悬狸打量着那张残图,沉吟片刻,打开一个传送门。

高峰便通过那个传送门,来到山洲的一个山谷中,发现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魔兽。

他只想尽快找到异火,便以灵魂力量和陨落心炎保护自己,并不去招惹那些魔兽。

不久,他来到山谷的深处,发现东边有一座高山。

高峰放出骨灵冷火,在眼皮轻轻一抹,再施展‘土遁术’,进入山腹中。

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石洞,中心矗立着一座三米高的祭坛。在祭坛的上方,飘浮着一朵橙色的火焰,使得高峰体内的各种异火,立即产生共鸣。

高峰微微一笑,现出身来,再屈指一弹,指尖冒出三千鸟焱,向那个祭坛射过去。

‘轰’的一声,那个祭坛立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从里面跳出一只叫重明鸟的神兽,向高峰猛撞过来,口中喷吐出炽热的火焰。

相传,华夏国的尧当国君几十年,贤明、节俭的声誉远播四海。

在尧晚年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支国,给他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

重明鸟又叫双睛鸟,两只眼睛中各长有两个瞳孔。

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的声音却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

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

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得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

只不过,这种鸟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人们于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来。

当然,重明鸟很仗义,理解人们的好意,有时一年中不辞辛苦,来回光顾好几次。但是,有时人们得罪了它,就隔几年才会来一次。

于是,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摆上琼浆玉液,盼望重明鸟前来栖息。

禽兽鬼怪往往趁重明鸟不在时,出来害人。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安放在门户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来捣乱。

后来,人们在过大年时,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铜铸,有的用纸剪,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用重明鸟驱降邪恶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重明鸟的故事,可以流传至今,肯定是与尧贤明的口碑有关。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重明鸟,只是个守护异火的高智能NPC。

——十大妖怪仆人……召唤!

高峰屈指一弹,指尖冒出净莲妖火,从火光中跳出血腥玛丽等妖怪仆人。

——黑龙王……召唤!雷龙……召唤!

高峰先将八荒灭焱放出,幻化为黑龙王;再将九龙雷火放出,幻化为九条雷龙。

在十大妖怪仆人、黑龙王、九条雷龙的围攻下,那只重明鸟虽然厉害,却还是很快就被消灭。

然后,那朵橙色的异火,立即幻化为三只妖怪,向高峰猛扑过来。

这三个妖怪,叫毒眼怪、铃铛鬼和长舌怪,是系统赋予那朵异火的灵智。

高峰必须将它们杀死,才可以获得那朵异火。

相传,在欧洲,毒眼怪的名字又叫海格女巫。她曾经是布里顿岛上支配自然气候的女神,可以按照居民们的愿望来变换天气的阴晴,受到人们的尊重。

但是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它受到了布里顿岛居民的冷落。

于是,海格女巫在恼羞成怒之下,变成了一种可怕的吃人妖精。它长着尖利、有洞的牙齿,以吸食动物和人类的脑髓为生。

通常它住在用橡树的树枝遮蔽的洞穴里,黄昏时分就会钻出洞穴,寻找猎物。

它的身材瘦削高挑,脸色青白,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吸食毒品之人。

它的眼睛露着凶光,并且会喷出毒雾,但凡被它撞见的动物或行人,都会被它眼里喷出的毒雾弄昏,随后被它带回洞穴中,沦为食物。

如果有三天时间没有找到食物,它就会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磨牙声,使得从其洞穴路过的行人,因恐惧而双腿乏力。这个时候,它就会趁机伏击。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它们进入城市,躲藏在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枝杈中间,等候着那些从树下经过的单身行人,伺机制造神秘事件。

不过有资料表明,它从未伏击过相伴而行之人,因此人们往往以结伴而行来抵御它们的侵袭。

因为长期不能害人,它们饥饿难忍,所以人们常常会在梧桐树下听到莫名其妙的磨牙声。

在魔幻作家托尔金的书中,提到一种叫阿尔法琳的花。

它们生活在安都因河畔的一块叫兰布宁的原野上,每当海风吹来,就会左右摇摆,神态生动而富有灵性,仿佛充满异样的深情。

这种场景,牵动了由此路过的灰精灵们的心。因此,灰精灵们还创作了一首忧伤的歌曲,来怀念它们。但事实上,这些花朵是一种喜欢逗趣和表演的快乐精灵。

几乎从荷马时代开始,它们就离开了山野,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巧的铃铛,满世界游荡。通常它会以一个顽皮的孩子之形象,出现在一个落寞孤独的路人身边,用铃声带给他惊喜。

它们的铃声清脆悦耳,像某种怀有祝福的叮咛,很让人们喜爱。

因此,在华夏国的唐代,很多官宦人家的门厅前,常常挂着一串铃铛,风尚一时。

如今,一些人家的屋檐下也常挂着风铃,可见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十九世纪的扶桑籍作家小泉八云,在《东方怪谈》一书中,记述过长舌怪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意如下:

东京城内有一位整日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于某天黄昏在街上遇到一个长发飘飞、步态妖娆的绝色女子。这位好色者很兴奋,急忙走上前去勾搭。

那位女子似乎早有觉察,对他回眸一笑后,转身疾走,眉宇之间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