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 脚踏风火轮
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行宫,遇到了自己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一下子被她的美艳和娇媚所迷惑,从此再也不能放下。至天宝四年八月,终于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自从杨玉环进宫后,梅妃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
杨贵妃与梅妃,成为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如果说梅妃像一株清雅高洁的梅花,那么杨玉环则以其丰腴娇艳取胜,宛如一株艳丽富贵的牡丹。
两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十几年面对孤芳自赏、淡雅贞静的梅妃,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逼人的诱感,还有她那热烈的情感,媚人的眉目,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熏灼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于是,杨贵妃与梅妃,开始了后宫中的明争暗斗。
后来,唐玄宗的感情重心由梅妃转到杨贵妃身上,梅妃日渐感受到了冷落。
然而,性情泼辣的杨贵妃,并不就此罢休,时时在玄宗面前数落梅妃的种种不是,终于让梅妃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形同冷宫的凄清岁月。
杨贵妃像一团火,撩拔着唐玄宗的欲望,使他为之心惑神迷。
而且,杨贵妃还招来了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
她们简直就像是四株奇香异花,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
已经垂垂老矣的玄宗,感受到一种新鲜而强烈的刺激,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没有精力来理会上阳东宫的梅妃。
然而,过度的香艳,又让人思念淡雅的好处。
唐玄宗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与梅妃见面,但是每当他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她的淡妆倩影和贞静悠闲的神态来。
特别是风晨雨夕和雪飘梅开的时候,常常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
又是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心中暗生一丝悲凉。
这天晚上,他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
夜深人静,梅妃淡雅的身影,像一阵清风般拂入他的心头。于是,唐玄宗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梨园戏马到上阳东宫驮梅妃前来叙旧。
见到略带惊慌的小太监,梅妃有些吃惊:“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
小太监嗫嚅的道:“想必是担心贵妃娘娘知道。”
梅妃对此大惑不解,心道:(堂堂一国之君,何必怕那个肥婆!!)
虽然心中觉得窝囊,但又不忍玄宗久等,还是梳洗打扮了一番,乘马来到翠华西阁。
两人一见,恍惚觉得分别了一个世纪。梅妃更见消瘦而益显清雅,玄宗也比过去略显苍老了。
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玄宗轻怜蜜爱,梅妃关切知人,说不尽的缠绵悱恻,不知不觉就相拥坐谈到了金鸡报晓。
朦胧的晨光中,阁前突然闪现出金步摇翠,紧随着一阵环佩叮咚。
内侍惊报:“贵妃娘娘已到阁前,如何是好?”
唐玄宗闻报一阵惊慌,连忙穿衣起身,抱着梅妃,把她藏到屋内夹墙中。
杨贵妃不待宣召,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梅精在何处?”
玄宗假装若无其事的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么?”
杨贵妃狡黠的笑道:“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
玄宗不知如何对付了,只好支支吾吾,最后索性装聋作哑。
然而一惯骄泼的杨贵妃,决不善罢甘休,柳眉倒竖,勃然大怒道:“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欢睡到日出还不视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妾在这里等陛下回来。”
唐玄宗见她如此放肆,有些恼羞成怒,拉上锦被,面朝床里又故意睡去,悻悻的道:“今日身体不适,不能视朝!”
杨贵妃眼看事情闹僵,立即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地回娘家去了。
玄宗怏怏不乐,心道:(堂堂一个位极至尊、富有四海的大唐天子,竟然受制于一个泼辣的小妒妇,可悲!可叹!”
此时,梅妃心里也是这么想:(皇帝召幸妃子,原本是名正言顺的事,何苦深夜密召,现在又躲躲藏藏,像是犯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罪过,究竟是怕什么呢!真的要是当面锣、对面鼓地闹开了,又能怎样呢!)
然而,她这位原本英武绝伦的皇帝丈夫,此时居然这样惊慌失措,可见对杨氏惧怕已深,实在让她又怜又恨。
杨贵妃走后,唐玄宗和梅妃都觉得兴味索然。
玄宗翻身睡去,而梅妃在小太监的护送下,匆匆返回冷寂的上阳东宫。
玄宗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身边不见了梅妃,一问才知是小太监把她送走了。一股无名的怨气,猛然迸发出来,怒气冲冲地命人将小太监推出斩首。
可怜这个尚未成年的小太监,在杨贵妃与梅妃的爱情争夺战中,莫名其妙地成了牺牲品。
也许有人会说:“杨贵妃赌气回了娘家,正好把机会留给了梅妃。她可以借机重振旗鼓,把唐玄宗的心,又拉回自己身边啊!”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一来是自从杨玉环进宫后,杨家姐妹纷纷得宠,杨玉环虽然暂时离开,另外三个姐妹还是会把唐玄宗紧紧抓住的。
二来是这些年唐玄宗的感情重心,已转到杨贵妃身上,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三是梅妃天生幽雅贞静的性格,在爱情上不善于主动进攻,因此也就一任良机在眼前溜走了。
梅妃独居上阳东宫,整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
这天黄昏,忽闻岭南有驿使到来,梅妃猛然精神一振,以为是像往日一样,岭南刺史万里迢迢呈献梅树。
但久久不见有人来上阳东宫禀告,经打听才知,是呈献荔枝给杨贵妃享用的。
因杨贵妃嗜食荔枝,所以岭南派人以竹筒盛着新摘的荔枝,快马飞骑火速送到长安。
原来,杨贵妃回娘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