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壹○章 五云锁仙屏

她卖给了姑苏的豪富之家俞家,更名俞葵,这年朱小姬十二岁。

俞家是姑苏的诗礼人家,可说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远近的名流缙绅,多喜欢到俞家的园林,盘桓流连。

渐渐地由于俞老太爷年老体衰,几个儿子又不能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反而多由家姬俞葵代替,与各位名士诗文酬应。

朱小姬是一位有个性的女孩子,写下来的诗都署名朱小姬,不屑于以俞葵自居。这些诗大多用浣花笺写下来,字迹纤巧,词意清丽。

这时的朱小姬,已出落得风骨媚人,玉肤雪貌。可惜俞家的儿子个个都不中朱小姬的意,已解风情的朱小姬就常常闭门焚香鼓琴,为哀凤求凰之音,听到的人没有不叹绝。

她这时留传下来的一些诗词,都表露出她这种心情。

“落尽棠李水拍堤,萋萋芳草望中迷;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

这是一首题名《春归》的七言绝句,由景物更替衬托出心情的落寞。

此外,譬如《咏梅》诗中的:“可怜不通知音赏,零落残香对野人。”

如《鹤赋》中的:“何虞人之见获,遂羁落于轩墀,蒙主人之过爱,聊隐迹而栖迟。”

还有《咏虞姬》诗中的:“贞魂化为原头草,不遂东风入汉郊。”

或自怨自文,或似怒非怒,都是直抒胸臆。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朱小姬中意的人?

不,至少有一个人,深深地刻印在朱小姬的心坎上,无法忘怀。

这个人就是游学江南,几度到俞家,与朱小姬有数面之缘的郑翰卿。

郑翰卿,《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

他是元末最有名的才子,写有《倩女离魂》等杂剧十八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