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壹六章 瀛洲台中的李晟

木元经知道娟娟善作诗,便索要她过去的诗篇拜读。

娟娟从盛嫁妆的箱中,翻出满满一筐诗稿递给夫君。木元经仔细翻阅,如临胜境,爱不释手。

略略看过后,他找出自认为最佳的一篇,是一首《咏雪》绝句:“霏霏玉屑点窗纱,碎碎琼柯响翠华;乍可庭前吟柳絮,不知何处认梅花。”

这诗读来只觉一股清越雅香的气息扑面而至,无忧无喜,一种超尘脱俗的淡远。

新婚后的两个月,木元经因公事奉命南下,田娟娟缠绵难舍,作了三首诗送别:

其一:“两月缱绻意气投,一朝离别话新愁;暮云春树相思际,惆怅关山独倚楼。”

其二:“别绪环生目欲斜,灯前分袂泪交加;还期异日相逢处,携手同看姐妹花。”

其三:“情到痴时语亦痴,泪清和墨写新诗;归舟若至金陵地,陇上梅花寄一枝。”

木元经在南方办完公事,已是层林染红的深秋季节。因离家已久,便顺路回山阴,探视老母。

不料木母正患病在床,木元经奉汤药服侍左右,不能离开。

木母病渐好转,天又下降寒雪,北方天冻冰封,无法成行。

木元经思妻无奈,只有掏出随身携带的折扇把玩,以解相思之愁。他千方百计地托人捎信到洛阳,备述思念之情,并约定春风解冻时返回洛阳,并接她南下拜见婆母。

田娟娟独守空房,朝思夜盼,只等春风降临人间。

长夜漫漫,她不由地暗叹:“修到神仙好夫婿,也愁无奈别离何。”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谁人能够长聚不离?也正是这种苦涩的离别,才衬托出团圆时的甜蜜呢!

日复一日,终于到了春回大地,万象复苏的时节。

木元经一路快马加鞭回到洛阳,接了田娟娟,又往山阴拜见老母,以慰老母关切之情。

有了这次难熬的离别,两人更加珍惜相依相伴的时光。以后木元经公干外出,只要可能,就争取带着田娟娟同往。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他们形影相随的俪影。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田娟娟,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混元锤,投掷攻击。

高峰跟田娟娟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田娟娟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田娟娟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田娟娟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李晟。

李晟,字良器,洮州{今甘肃}临潭人,唐朝名将,绰号“万人敌”,中唐顶梁柱。

李晟年轻时,就是一位武艺不凡的豪杰。他十八岁时从军,投奔当时的名将王忠嗣{时任河西节度使},屡建奇功。

一次与吐蕃的战斗中,唐军遭遇吐蕃悍将,屡战不利。王忠嗣大为恼火,下令招募弓箭高手。

李晟报名参加,纵马出阵,一箭干掉敌将。王忠嗣兴奋地拍着李晟的背,称赞他是“万人敌”。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日趋衰落,天下形势一塌糊涂,李晟则数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公元768年九月,吐蕃进犯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派右军都将李晟率领五千人,攻击吐蕃。

李晟说:“凭实力五千人是不够用的,凭智谋又太多了。”便率领一千人,西出大震关。

到达临洮后,李晟摧毁吐蕃的定秦堡,焚烧吐蕃屯积的军需物资,俘虏守堡将领慕容谷种而归。吐蕃听到此事后,就放弃对灵州的围困撤走了。

十多年后,吐蕃又不老实了,拉上南诏,合兵十万,进犯四川。

李晟率领精锐的神策军{唐朝禁军},前往救援,神速突进大渡河,大破吐蕃和南诏联军。

当时敌军有被击毙的,有掉到河里淹死的,有落下悬崖摔死的,有过度饥饿疲劳死亡的。

唐德宗即位后,大批手握兵马的节度使集体闹事,割据四方,称王称帝。最悲哀的是,连长安都被造反头子之一朱泚占领了,唐德宗仓皇逃跑。

李晟率军反攻,大败叛军,收复长安,朱泚在逃跑途中也被部下杀死。其后李晟又剿灭了叛将李希烈,结束了长达五年之久的“藩镇连兵”浩劫,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大局。

因此,为中兴大唐戎马征战位居首功的李晟,也被敕封为西平郡王,册拜太尉、中书令,绘像列于凌烟阁。

多次拯救国家的业绩,使李晟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名将。不过,功勋太大的将军,总是让皇帝不放心,李晟最终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六十七岁时病逝。

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最出色者,就是创造“雪夜袭蔡州”经典战例的李愬。

李愬,又叫李诉,唐临潭人,字符直,有谋略,善骑射,从小慈孝过人。

因家族背景,他当过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父亲李晟死后,在兄弟十五人中,惟有他与哥哥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被皇帝劝回,隔天又跑回去守墓,其至孝感人肺腑。

后被授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詹事。

唐代中期,藩镇割据。在各个藩镇中,以淮南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势力最大。

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拥兵自立。唐宪宗曾屡次发兵攻打,都是无功而回。

众大臣中,只有裴度坚持要击败吴元济,结果宪宗拜他为宰相,负责赴前线督战。

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封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李诉,为唐隋邓三州节度使、左散骑中常侍,令他到唐州为平乱作准备。

同时,裴度又上表说宦官监阵影响将士发挥,宪宗准其所奏,下令撤除监军中使。

由于长年用兵,唐州将士已是士气低落。李诉一上任,便去慰问将士,安抚伤兵,以稳军心。

同时,他又故意向淮南示弱。在蔡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