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三章 王润贞与徐苕郎
相传刘仁轨出身贫寒,后虽身居显位,但从不矜倨。
他每次接见年轻时的旧友,都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
当年刘仁轨任陈仓尉时,相士袁天罡曾对他说:“君终当位邻台辅,年将九十。”后果如其言。
刘仁轨虽身为文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确实难能可贵。
而白江口海战的胜利,也使刘仁轨成为华夏国战争史上为数不多的海军名将。
公元663年,倭国认为帮助百济驱逐唐兵,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机会,于是倾全国之兵渡海作战,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唐廷也没大意,急诏右威卫将军孙仁,率近一万唐兵从海路乘军船驰援,与刘仁轨会师百济城,从而“兵士大振”。
会师后,刘仁轨以“擒贼擒王”的战略,会战倭国水军于白江口,四战皆捷,水陆连胜。
倭军几乎全军覆没,倭国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从此“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当时唐朝水军为七千余人,战船一百七十艘;倭国水军万余,战船一千多艘。倭军虽在数量在多于唐军,但唐朝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所造海船以形体高大、性能良好着称于世。
一时“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唐军四战四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焚毁倭军战船四百多艘;击毙倭将朴市田来津;扶余丰趁乱逃奔高丽,其所佩宝剑被唐军缴获;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和倭军残部投降;百济诸城全部归顺,百济再次得以平定,只有迟受信据守任存城不降。
674年,刘仁轨以鸡林道大总管身份出击新罗,使新罗王臣服。
685年,他劝谏武则天勿专权,反而被武则天命为文昌左相。同年病故,年八十五岁。
在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朝统治者对东征将领可谓精加选择,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将领的指挥和作战才能。
如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李绩“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等,都是唐军将帅中的佼佼者。
而刘仁轨则更要高出一筹,不但智勇双全,而且有较高的政治才能,虽然孤立百济,却能使当地百姓“大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据说,刘仁轨是华夏国历史上第一个战胜倭国侵略军的将领,也是华夏国第一个取得海军大胜的将领。倭军被刘仁轨战败后,九百多年未曾骚扰朝鲜半岛。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刘仁轨,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贝叶灵符,有无上威力妙用,善恶转移之间,大千世界任何事物,哪怕化成劫灰,立可返本归原。
它是形如一片手掌大的翠绿树叶,并无符号字迹在上,只是金光隐隐,祥辉浮泛。只要学会佛家诀印,再以本身真灵主持,便能由心运用。
此时,刘仁轨拿着一把长戟,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刘仁轨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刘仁轨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刘仁轨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吴清浣,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吴清浣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吴清浣,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吴清浣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明朝的王润贞。
这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一个春日,在常山郊外的一座山亭里,正进行着一场奇特的考试。主考官是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伯,应考的则是两位年轻公子,一位叫徐苕郎,一位叫刘汉老。
这次考试不为功名前途,却是为着争娶一位美女。
是哪家的姑娘能有这般殊荣呢?那便是考官之一沈必贵的女儿王润贞。
既然是沈家的女,为何又姓王呢?这里面就有些小曲折了。
王润贞的母亲是有“常山美人”之称的童婉秀,嫁入了书香门第的王家,本是夫妻恩爱和乐,谁知天降横祸,在女儿王润贞两岁时,夫婿便抱病而死,留下孤儿寡母,无所依靠,只好改嫁到沈家做了填房。
后夫沈必贵是个厚道的商人,家境富庶,前妻早逝,膝下无子。续娶童氏后,童氏也未生育,家中便只有一个童氏带来的孩子王润贞。沈必贵把她看成是亲生女儿一样,呵护备至。
母亲是大美人,女儿长成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四岁刚过,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光鲜照人。后父关心女儿,自幼就请高师为王润贞授教,四书五经,诗词音律,般般通晓。
闺有好女千家求,待到王润贞年过及笄,上门提亲的媒人踏破了沈家的门坎。
沈必贵与童氏千斟万酌,最后筛选出两个女婿候选人,一个是徐苕郎,一个是刘汉老。
这两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半斤八两,各有长短:两人都是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且又都与王润贞同岁。徐苕郎家境清贫,但才名较盛;刘汉老家有万贯,人也算风流倜傥。
掂来掂去,二老不知定哪个为好,征求王润贞的意见,润贞羞答答地说了一句:“还是以才气定度。”后父沈必贵忽然计上心头,于是便设计出这么一场择婿的考试。
正值阳春三月,花开似锦,沈必贵特意在郊外一处山环水绕的清静之地设下酒宴。
为着慎重起见,还专门请了族中一位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老人沈耕云做参谋。徐、刘两位公子接到请帖时,都只以为是沈家已相中自己,特设宴欢叙亲情,心中暗暗欣喜。
待来到山亭中,却发现彼此还有一个情敌在场,很快就明白了这次酒宴的用意所在,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