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三章 杜秋娘与唐宪宗

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

他对唐宪宗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

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却自得的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全部可见,我还求什么?”

李元膺的《十忆诗》,是这样的:

其一:“瘦损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领巾长;裙边遮定双鸳小,只有金莲步步香。”

其二:“椅上藤花撩面平,绣裙斜罩茜罗轻;踏青姊妹频来唤,鸳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绿蚁频摧未厌多,帕罗香软衬金荷;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其四:“一串红牙碎玉敲,碧云无力驻凌霄;也知唱到关情处,缓按余声眼色招。”

其五:“纤玉参差象管轻,蜀笺小研碧窗明;袖纱密掩嗔郎看,学写鸳鸯字未成。”

其六:“小阁争筹画烛低,锦茵围坐玉相欹;娇羞惯被郎君戏,袖掩春葱出注迟。”

其七:“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其八:“从来一笑值千金,无事夸多始见心;乍问客前犹掩敛,不知已觉两窝深。”

其九:“怩娇成惘日初长,暂卸轻裙玉簟凉;漠漠帐烟笼玉枕,粉肌生汗白莲香。”

其十:“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眉间几许伤心事,不管萧郎只画眉。”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

幸好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有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

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

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的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

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

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唐的皇帝。即位后,他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然又莫名其妙的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这位惺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球的游戏,以及在深夜里捕猎狐狸。

他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惺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球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

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只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

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了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

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大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杜秋娘,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炼钢柔。

此宝形如一个鸡心,中有鹅卵大小,颜色鲜红,表里透明,只有许多芝麻大小的黑点,通身细孔密布,其软如棉,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炼成。

一经使用,就会飞出一片脂香,万缕彩丝,另由那针眼细孔中,射出一种又粘又腻,颜色清明,香中略带腥咸之味的汁水。

敌人法宝飞剑,除了一种西方太乙纯金之精炼成之宝,是它的克星外,余下只一沾上,立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坠落地上。

高峰跟杜秋娘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杜秋娘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杜秋娘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杜秋娘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凤阳怀远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为军中前锋,作战勇猛,席卷幽燕,直捣上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