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九章 瀛洲台中的王守仁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譬如十三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他来到华夏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
而且,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对道的领悟,最后是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的,是靠自己领悟的,纯靠看前人的书,听别人的话没有用。道就在那里,就在自己的心中;它就是主干,不论佛、释、道的学说都是枝叶,太靠近枝叶反而不会看到树,站远点就可以看清楚树的主干}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着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