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大雾过后,接连收到有僵尸攻击城外人民的消息,刘流便派袁承志师兄弟带人去城外打僵尸。僵尸打完,已经是6月了。
这三个月可以称得上大安丰收的季节,这并不是指大安的农作物丰收,而是指刘流他们制定的复兴计划取得全面实效的三个月。在短短的九十多天里,从大安境外各地,包括上京各地都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尤其是帝国的楚南更是涌入了大量人口。
楚南二郡是由于两年前的农民起义遭受镇压后,当地官府和大地主更是变本加厉的对待农民和奴隶们,农民和奴隶们的生活更是凄惨,许多农民因为交不起地租,被迫向地主借债,最后沦为奴隶。在得到大安地区接受移民的消息后,许多农民举家向大安迁移,甚至出现了一晚上一个村子的农户集体消失,成群结队的向南迁移。当然这也引起了当地地主们的恐慌,他们一方面向当地官府上书,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降低地租、减低债务利息等,但为时已晚,农民们在大安获得的待遇一传十,十传百,这些措施根本无法阻挡渴望获得一块土地为终生梦想的农民的脚步,直到后来当地官府也觉得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当地农业的时候,这才报请吴楚帝神启批准,采取了一些强制性限制措施,这楚南的移民风潮这才减缓下来,但仍然有许多农民干脆采取一走了之的方法,独身一人跑到刘流所在的地区,立稳脚跟后,才又悄悄潜回家乡将家人接来。
城市建设也加快了进展速度,由于大量移民涌入,使得原本缺乏劳动力的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虽然未完全满足需要,但对刘邦来说已经是相当满意的了。城墙建设进展速度最快,已经接近完成三分之一,护城河的重新开挖工作已接近尾声。街道的重新规划设计、城市排污系统的设计、城市各部分区域的详细规划也已完成,并已经开始进行初期的准备工作。
道路桥梁设施在原来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简易的维修保养,由于缺乏劳动力,要想大规模的建设更新还有待时日。乡村的农业用灌溉系统也在各地基层集镇的官员前头带领下,组织那些将会受益的农户们,进行修缮。由于这些灌溉系统历经多年失修,工程量也很大,好在受益的农户们积极性相当高,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由于人口急增,劳动力也大量增加,城市人气也大增,再加上刘流又大力推动市政建设,对各种生产生活物资的社会需求也大量增加,许多作坊主和商人也纷至沓来,大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6月份一个月内,全城就有600家各种商铺开张,12家大型工场、18家大型作坊、42家中型作坊开业。
同时,根据刘流所在的地区城市所处的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原来就是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刘流设计规划建造的一座大型的商品批发市惩一座集贸市场也竣工开业。商品批发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交易区,粮食、油料、布匹、丝绸、茶叶、木材、药材、工具、武器、盐、酒、牲畜、马匹、香料、日用百货等几乎所有商品都在这里可以找到,一排排店面摊区分类排列有序,商人们在这里进行谈判交易;一部分是仓储区,设在邻近大街的市丑部,所有大批量的商品都保管在这里,买进卖出交易谈定,最终都在这里提货。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大安城内的服务业和娱乐也随之兴起,大大小小的旅店、酒楼、饭馆、茶楼、当铺等服务场所也都生意兴隆,还有新的铺子在不断开张。刘流为了鼓励娱乐行业的发展,甚至还亲自出席了一家大型的风月场所----小天香楼的开张典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极大的鼓励了投资娱乐行业商家的积极性。
刘邦曾私下劝说流不要参加这种风化场所的开业典礼,毕竟刘流是一地区之尊,出席这样的活动实在有损形象。刘流则做出一副甘愿忍辱负重的模样解释,为了促进庆阳经济腾飞,自己愿意作出一些牺牲,必要的时候,自己甚至可以作出更大的牺牲,就是亲自出马到各娱乐场所全方位考察一番。一番话说得刘邦目瞪口呆,不知自己这位上司到底是真的忍辱负重,还是借机公费潇洒。
人口的增加也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带来很大压力。许多移民都是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来到庆阳,人口突然暴增,又来自不同地区,随之而来的就是学校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严重不足,鉴于这种情况,刘邦为了确保以后的移民政策不受影响,不得不忍痛同意李泰来的意见,从本已十分紧张的财政中拿出巨资修建了两所学校和一所医院,并招聘教师和医护人员。
在人口大量涌入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军队,当移民进入大安地区,首先接触的便是铺天盖地的参军广告。这也是刘流设计的为了更好的吸收移民中的人才加入部队的计划之一。
大量的移民加入了部队,12个警备军团各自迅速补充到45万人左右,并各自组建了6个联队的骑兵,其中轻重地龙骑兵联队各一个,这也是刘流麾下的部队大规模组建地龙骑兵队伍的开始。当然数量上的增加并不代表实力的增长,刘流和刘邦两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原来部队的训练度都还没有达到要求,又增加了大批的新兵,摆在面前的是繁重的训练任务。不过,刘流还是很满意,毕竟增加了如此多的有生力量,至于缺乏训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弥补,比起缺兵少将的滋味,那肯定也好了许多。
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社会治安情况也不可避免的复杂起来,不但普通刑事治安案件大量增加,更令人忧虑的是夹杂在移民中间的还有许多其他势力的间谍暗探,郑战署下设各部门的工作量猛增。郑战为此心急如焚,一面打报告给刘邦要求内政署各部门增加人员编制,一面也开始在新来的移民中物设可靠人员充当耳目,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局势。刘邦也感觉到局势的紧迫性,立即向刘流进行了汇报,刘流在这方面丝毫不含糊,立即同意增加一倍人员编制,具体人员则由郑战自行招纳,报行政署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