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
也忙,一个女白领养着一个家庭又跟亲弟弟断绝关系也不容易。
到了现场,刘小静连连道歉,说这段日子实在忙,他们公司这段日子竟然招了五百多个新员工,她做为一个人事主管,理所当然不能离岗,薪资安排,工种安排,入职培训等等,一直忙到来见杨凡这天下午才算初步完成工作,后期还有些细节要完善。
杨凡道:“没关系,你忙打个电话来问候就行了,不必亲自从永南到珍北来,麻烦。”
刘小静道:“我忙你又不忙,我不来珍北,你不会来永南吗,你不想见我吗?”
杨凡道:“我也忙啊,天天加班。”
刘小静道:“公务员不是每天看看报纸喝喝绿茶什么的吗?”
杨凡道:“屁啊,你也要看是谁,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怎么会自甘堕落?”
二人不再争论,找了一个大排档吃饭。
刘小静非常不满意在大排档吃饭,觉得又脏又乱。
杨凡道:“大排档味道正宗,没有眼线,你别忘了上次我就是因为经济问题被人弄农场去了,我可不想有下次。”
刘小静道:“那你也没必要躲大排档啊,有必要这么寒酸吗?”
杨凡道:“小心为上啊,等会我别在高级餐厅里刚吃完一顿饭,我的帐号上就又多了一百万,那完蛋了。”
刘小静道:“到底有哪些人知道你的银行卡帐号啊?”
杨凡道:“那卡我都用了快十年,知道人多着,还有我每到一个地方用钱,差不多都是刷卡,小票又乱丢乱放,所以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的银行帐号。”
刘小静道:“叫你私人的东西要保管好,你偏不听。”
杨凡道:“我之前那张卡被上交,后来他们还给我,我也跑银行去注销了,我另外开了个帐户。”
刘小静道:“如果我每吃一顿饭便有人给我打一百万进帐,那该有多好。”
杨凡道:“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干,你又会怕了。”
刘小静道:“你以为我是你啊,我会怕这个,我求之不得。”
美籍华人罗良之后,杨凡在珍北又接见了几个表示要对教育进行投资的,这当中包括养猪大户,种草莓的,还有煤老板以及矿老板等等,其中那养猪的和那个煤老板对教育的观点最是打动杨凡。
煤老板的意思是他从小没什么文化,没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很早的时候便下地挖煤养家,后来他看过《卖炭翁》,他觉得他当时的心情跟炭翁是一模一样的,心忧炭贱愿天寒。后来他虽然他靠煤发了财,但他是受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毒害,他说自己没做煤老板之前几次在煤矿差点塌矿死掉。在杨凡面前回忆起往事,煤老板总是心有感触,这些年他表面风光,但他的内心世界依然只有自卑,他说自己其实只念到小学三年级,至于后来他参加的那些什么CEO培训之类的东西,他说其实全是拉圾,只是用来安慰自己的。
杨凡觉得煤老板理念不错,跟别的暴发户很明显不一样,有些暴发户经常在一些场所表现出老子就念小学三年级怎么了?老子不识几个字又怎么了?老子有的是钱,你们博士又怎么样?不照样给老子打工。这种暴发户因为没学过基础的数学,他连比例都不会算,有多少个小学三年级有的是钱的?不就是你一个吗?但当时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又有多少人?何指千万?那么多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只成功你一个,比例也太低了吧?人家博士在这块土地也有成千上万,有几个是混得差的?都普遍混得还可以,即便打工也比你当年混得好啊?
当然杨凡反感的不是那些暴发户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因为当时的潮流便是读书无用论,打倒孔家店。潮流如此,作为个体当然无法阻挡,但也不要把无耻当光荣,还以区区的小学三年级文化为荣,以大字不会几个为荣,好像那些会几个大字但因为不是有的是钱而是罪人一样。
来跟杨凡谈教育投资的很明显对教育带有一定的虔诚态度,觉得教育可以兴邦,可以发展生产力,包括那养猪的和那个种草莓的。
徐凤道:“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百年啊,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出一趟货便能拿到钱。这个得所有人都考虑清楚,教育投资是无底洞,做好了所有人都是觉得是应该的,做不好便臭名远扬,甚至砸了自己招牌。”
徐凤的话一出,其中的那个矿老板便动摇了,他其实只是想看看教育能不能迅速拿到钱,他只想把教育当作一门生意,一门见效快的生意,因为现在所有的行业都仿佛有些饱和,只有教育一块仿佛还是空白地。
本来教育一块不归新经组管,但珍北之前一直没有教育这个产业,学校都是公立的,现在突然要吸引民间资本,所以江连日决定把珍北教育引资交由徐凤的新经组管理。
美籍华人罗良这人很奇怪,每次开新闻发布会都不到场,仿佛这样做才能显示出他的身份一样,显示他的才是大手笔,显示出他与那些煤老板要分开对待,煤老板他们只是土鳖。
杨凡也可能理解,因为据说罗良是个金融博士,要他与那些到场的煤老板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为伍,确实有点难为他。杨凡问煤老板道:“既然你对教育投资有充分的准备,那你的第一步打算拿出多少钱来?”
煤老板想了想,道:“五百万。”
杨凡面露难色,煤老板嫁个女儿之类的嫁妆都上亿,区区五百万怎么能沾染教育这么一项重大工程?
煤老板不觉得叫孩子们念个书有多难,他之前便资助了几个贫困大学生,他看着杨凡道:“不够吗?不够可以加啊,六百万怎么样?”
所以杨凡还是觉得罗良对教育的认识更深。
罗良对教育的认识跟徐凤的观点差不多,他说教育工程任重道远,不是房地产,弄一块地皮建几幢房子开盘,坐着等着收钱就可以,也不是修条马路,可以用机器蛮干便能成功;教育工程三五年是见不到成效,得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对付它;它甚至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对手,只有拿出对敌人,对对手的勇力,才能全方位的应付他,否则便随时有可能中道崩溃,一事无成。
杨凡觉得罗良说得好。
罗良的规划是先把永南最好的小学建起来,等有了成效,再永南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