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古城疑案

第十一章 再探闹鬼小屋 屋中藏有玄机

初用手电筒在棺材盖和棺材相接的地方照了照。

“徐老师,你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你看,棺材盖和棺材的连接处一点蛛丝都没有。”

“你的意思是?”

“小李,你想想看,如果这口棺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没有移动过,那么,在棺材的边角处就一定会有蛛网和灰丝。”

“徐老师,你的意思是,这里有人进来过,而且棺材盖也被移动过。”

“确实如此。”

“那么。他到这里面来干什么呢?他跑到棺材里面去干什么呢?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这……”李正云很纳闷。

“黑影的凭空消失,应该和这间屋子有关系,而且还可能和这口棺材有关系。”徐海初低声道。

李正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那黑影是怎么进来的呢?该不会是像我们这样进来的吧?”

“几乎不可能,鲍老太和鞠大嫂都说,黑影是在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的,我想,他应该有其它通道,而且一定是藏在某一个假山石后面或者下面的暗道,这里过去曾经是深宅大院,肯定有这样的隐秘之处。”

他们从柜子上跳下来,最后把灯光对准了东墙和北墙上的那一堆木料。

“徐老师,木料的后面可能有名堂。”

“走,过去看看。”

李正云将东墙南头几个破旧门窗挪开,按照徐海初的提醒,李正云记住了破旧门窗原来摆放的位置,以便在还原的时候,不致摆错了。

门窗挪开之后,里面果然一个有不小的空间,足够容下一个人进出的。

“徐老师,我想起来了,这里和吴公祠的福音堂如出一辙——我指的是木料摆放的样子。”

“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徐海初一边说,一边蹲下身子钻了进去。

李正云跟在后面,同时把手电筒递给了徐海初。

如出一辙还谈不上,因为这里面没有佛龛。李正云掏出螺丝起,用手柄在墙上敲敲,然后又在方砖上面敲敲。

“别敲了,小李,你看这儿——”

徐海初向北挪了几步,然后艰难地转过身来——因为空间太小。灯光之下,有几块方砖是活动的,李正云用起子敲了敲,底下是空的,把方砖搬开,底下有一块木板,掀开木板,底下是一个洞。果然是一个暗道。

两个人下到洞中,洞中确实是一个通道,全部用方砖砌成,通道不高,人在里面只能蹲着向前挪步,通道内非常潮湿,脚下还有一些积水和淤泥,通道的方向是朝西,西边正是池塘和假山。

不一会,他们就走到了尽头,尽头果然是一块假山石,用力一推,假山石就移到旁边去了,钻出洞口,原来是一个水池,洞口的上面是一大丛灌木,其中有两棵一人多高的芭蕉树,十几片芭蕉树的残叶耷拉在洞口之上,人在外面,一点都看不出灌木的下面会有一个洞口,徐海初和李云不得不佩服洞口设计者的聪明和智慧。

洞口所在的水池有一条又窄又深的沟直通池塘,从水池里面爬上来,走两三步,就是鲍老太和鞠大嫂所说的黑影消失的地方。现在总算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敢情根本就不是闹什么鬼,是人在此作祟啊。

他们堵好洞口,第二次钻进门洞,先将屋子里面的洞口恢复原样,退出,将破旧门窗放回原处,再将棺材盖好,然后退出门外,装上门板,离开小屋,回到住处。

此时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二十五分。

“那么,你们后来有没有守候到黑影呢?”

“没有,从那以后,吴家大院的鬼就不见了,黑影也没有再去光顾那间小屋和那口棺材。”李正云道。

“你们守候了多长时间?”

“连续守候了一个多月,一直到春节之前。”

“那间屋子,你们后来进没进去过。”

“我们进去过两次。我们第一次离开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徐海初道。

“什么心眼?”

“我们在棺材的尾部压了一张草纸。我们进去两次,那张草纸纹丝不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暗道的出口那块假山石的上方放了一根小树枝,那根树枝也一直没有人动过。欧阳队长,你说奇怪不奇怪?”

“更奇怪的是,鲍老太的女儿突然不见了。”皇甫文华道。

“鲍老太的女儿是从什么时候不见的?”

刘小萌略带回忆道:“大概有一个多月了吧。”

欧阳平望着徐海初和李正云道:“是在你们发现小屋里面的秘密之后,还是之前呢?”

“应该是在之后,我们倒没有在意这个问题,问一下鲍老太,应该能知道具体的时间。”

吃过午饭之后,欧阳平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局里面打来的,要他迅速赶回局里。欧阳平这才与何老师握手道别,临走的时候,他向徐海初他们要了一个电话号码,徐海初就将吴家大院斜对面面条店的电话号码给了欧阳平,自从徐海初他们搬到吴家大院以后,他们和家里面的联系靠的就是这部电话。

欧阳平在离开时还丢下了一句话:“你们让那个姓鲍的老人到派出所去报一个案,只要立案,我们就可以介入调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