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古城疑案

第十七章 文化深入调查 茶炉终有头绪

“我说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您老身子骨还是这么结实。”

“不行啰,人一老,就不中用啰。难为你还记挂着我。”

“辜师傅,我们想向您老打听一件事情。”

“说吧!什么事情。”

“辜师傅,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吴公祠小学做工的那个陶师傅吗?就是后来在福音堂上吊的那个陶师傅。”

“怎么不记得,他还是我老伴的一个远房亲戚呢。”

徐海初他们三个人彼此望了望,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李文化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香烟,从里面抽出四支:“老人家,您抽烟。”

老人接过香烟,徐海初赶忙给他点着了,同时点着了李文化和陈杰的香烟,最后点着了自己的香烟。

“陶师傅是您老的亲戚?”

“是啊!他在吴公祠的差事还是我给他介绍的呢。”

这真是豆子掉在蜡烛上——巧了。李文化喜出望外:“老人家,请您跟我们说说,好吗?”

“来,进来,到里面坐下来说。”老人到里屋搬了一条长板凳,徐海初他们坐了下来,老人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记得是刚解放那一年,陶老表来找我,让我看看镇上有没有差事做,他原来住在乡下——他是花旗营人,吴校长——不是现在这个吴校长,是现在这个吴校长他爹,他经常到我这儿来冲水,我也就随口问了一句,没有想到,吴公祠学校正好缺一个打杂的校工,我就把陶老表介绍去了,他人既实在,又勤快。老吴校长非常满意。没想到……”老人家说到这里打住了。

“老人家,您刚才说,他是花旗营的人,照理,他应该住在吴公祠啰。”李文化道。

“是啊!头两年,他是住在学校里面,后来在响水桥租了两间房子,就把老婆孩子接到镇上来住了。“

“他有几个孩子?”

“前后生养了三个,中间一个是丫头。”

“夫妻感情如何呢?”

“他老婆很贤惠,老表对她是百依百顺,夫妻感情非常好,从来没有吵过架。”

“那么,对于陶师傅的自杀,您和他老婆,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有没有发现什么蹊跷之处呢?”

“不瞒你们说,这件事情,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确实很蹊跷,好端端的一个人,没来由的就上吊死了。”

“老人家,他在死之前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

“什么都没有说,死的那天早上还在我这里冲了两瓶水,他每天要到我这儿冲两次水,对了,他中午喝酒,下午就要喝茶,早上冲一次,晚上冲一次晚上擦擦身子。早晨冲水的时候,他还有说有笑的。”

“老人家,您是说,陶师傅死的时间是在夏天?”

“对啊!就是在夏天,我记得好像是学校快放暑假的时候,天刚热。”

“老人家,您能不能把当时的情况跟我们说一说,说的越详细越好。”李文化又递给老人一支香烟。

“徐老师,他们是……?”老人这时候才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谈话。

“辜师傅,他们是公安局的同志,这位姓陈。这位姓李,他们是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听了徐海初的话以后,老人的表情显得严肃、凝重了许多:“原来是这样。当时,吴校长——就是现在的吴校长,他派人来喊我,叫我赶快到学校去一下,我到福音堂的时候,老表的尸体已经放在门板上了,派出所的同志在验尸,旁边围了一大群人,一个老师告诉我,有两个学生把一张坏桌子抬到福音堂,学校里面在放假前都是这样,放假之前要把一些已经坏的桌椅板凳搬到福音堂去,暑假里面,陶老表会将这些桌凳修好,开学的时候就可以用了。两个男同学一进福音堂的门就发现陶老表吊在天花板下面的横梁上,便跑去喊老师,老师喊校长,校长报了案。”

“那么,您当时有没有仔细地看过陶师傅的身体?”

“派出所的人看了,其他人没法靠近。”

“陶师傅安葬的时候,您在不在场?”

“我在场。”

“那么,在入殓、穿衣服的时候,您和他家里面的人有没有仔细查过陶师傅的身体呢?”

“这要问他家里面的人才知道。”

“老人家,他家现在何处?”

“出事后不久就搬回到花旗营去了。”

“现在他家还住在花旗营吗?”

“还住在那里。”

“老人家,您能不能跟我们走一趟。”

“行啊!”

“太好了,老人家,谢谢您啊!”

“谢什么,好歹我们也是亲戚。”

李文化他们告别了辜师傅,穿过刘家巷,直奔镇派出所而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