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灵异推理 > 古城疑案

第九章 韩玲玲明察亲朋 左向东暗访四邻

隐藏着一些东西。

一共有十户人家住在院子里面,莫家大院的房子一共有三进,每进都有四间厢房,成东西分布,中间是过道,也叫弄堂,第一进是上下两层,周柄权讲,过去第二、第三进也是两层楼,而且第二进和第三进是连在一起的。快要解放的时候,第二进楼上失了一把火,殃及第三进,火灾后,就把两层改造成了一层。

本来是准备再加一层的,因为风水先生说,如果前面的房子比后面的房子高的话,主凶,对居住人和后代都不利。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莫家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种样子。莫家住在第一进东边两间厢房,连同楼上,一共是四间厢房,莫文其住在北边一间厢房里面,莫夫人住在南边一间厢房里面,这间厢房里面有一个楼梯,上了楼梯之后,上面就是两间厢房,每一间厢房都被隔成了两间,莫文其的房间和楼上是不通的。莫本善住在第二进东边两厢房里。

莫文其家的对门住着两户人家,莫文其对门的这一家姓郑,原来是一个中学教师,今年四十九岁,现在赋闲在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十三年前因为说了一些错话和过激的话,被造反派楸斗过,游过街,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在青龙山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医生在诊断书上判定为“应激性精神障碍”,半年以后出院,出院之后一直靠药物控制,这些年好了许多,四邻们没有看见他再发过病,但总觉得他有时候说话还是有点头重脚轻,不着边际。

大家仍然叫他郑老师。他也乐于接受,虽然他已经有十几年都没有摸过教鞭了。

郑老师的爱人姓向,叫向秀娟,在一家毛纺厂工作,这个女人是在文化大革命快结束的时候嫁给郑老师的,他们过去是高中同学,曾经暗恋过郑老师,一直没有结婚,郑老师出院之后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康复,主要得益于这个女人的照顾。

他们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刚结婚那几年,夫妻俩都不敢生养孩子——怕生出的孩子也有这种病,后来为了彻底根治丈夫的病,向秀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孕育了这个小生命,自从有了这个儿子之后,郑老师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唯一遗憾的是,他做事很多,家里家外的事他都做,就是话很少,有时候,整整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别人在一起谈论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他从不掺合;不但自己不掺合,见到老婆和别人说些什么,就把老婆拉回家,大概是被过去的事情吓怕了,没想到人一旦得了这种病,就在心里扎了永远挖不掉,斩不断的根,这大概就是所谓“灵魂深处的革命”所造成的吧!

住在莫夫人对门的那一家姓于,叫于得海,今年七十岁左右,在石婆婆庵里面看大门,值的是夜班。

石婆婆庵在文革期间,所有的尼姑都作鸟兽散,从那时起,于得海就在石婆庵看大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看也是象征性的,放一个人在那儿,总归要好一些,有没有人其实是一个样,特别是夜里面,大门一关,就完事大吉。石婆婆庵后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这个小门就在石婆婆巷里面,出小门,向北走两三百米,出巷口,左边就是莫家大院,这也就是说,莫家大院就在石婆庵的北边。于得海经常在夜里面从这个小门溜回到自己的家,这些情况是周柄权在闲谈之中说出来的,不过,于得海要回家不必出巷口,因为在距离这个小门七八步左右的地方还有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就是莫家大院的后门,为什么要在这里开一扇小门呢。?按照南方人的建筑理念,无非是方便出入,前有院门后有通道,小门开在巷子里面,完全是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当需要堂而皇之的时候,正门出入,在不可示人、需要遮遮掩掩的时候,那就得走小门,或者叫偏门,总之,小门完全是那种特殊需要的产物。于德海夫妇俩只有一个宝贝儿子。

问及莫文其死时的情况,于得海说,他当时正在石婆婆庵里面值夜班,老伴跌跌撞撞地跑去喊他,说莫掌柜死了,等他和老伴回到大院的时候,莫夫人正在嚎啕大哭,莫本善则在请人给莫掌柜穿衣服。

左向东问:“当时,是谁给莫掌柜穿衣服的呢?”

于德海说:“给死者穿衣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郑老师的爱人,一个是住在巷口的车老太,这一带的人家发生这种事情,都请车老太,这些年因为年龄大了,所以能推的都推掉了,人老眼花,行动不便,万一有个山高水低不好办,主要是儿女们反对,所以,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人家上门跪请,她是不上门的。”

那么,当时现场都有一些什么人呢?周柄权回忆说,当时莫家比较乱,屋子里面和院门内外,聚了不少人,单是屋子里面就有好几个人,除了前面提到的给死者穿衣服的人,还有莫掌柜店铺里面的两个伙计,还有魏副镇长夫妻俩,没有多久,莫家三小姐夫妻俩和莫文其的大儿子夫妻俩也来了。

后来,韩玲玲和左向东又从于德海老伴的口中得知,于得海是十点多钟离开家门,到庵里面去的。他走了没有多长时间,于老太就听见隔壁传来莫夫人的哭声,爬起来,走出去一看,院子里面的人都起来了,走进莫掌柜的房间一看,莫掌柜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么,当时死者的脸上和身上有什么异样呢?于老太说,没有看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当时,莫本善正安排人给死者擦身子,穿衣服。那么,在给死者穿衣服之前,死者的档部有没有大便呢?于老太的回答是肯定的,没有。车老太不知道给多少死人穿过衣服,她做事从来都是干净利索,车老太当时已经确认莫掌柜咽气了吗?车老太说,胸口还有一口气,嘴角还有点动。当时,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赶快乘莫掌柜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把衣服给穿上——让他带走。到底是谁给死者擦身子的呢?这还用问,肯定是车老太了,郑老师的老婆做下手,帮助车老太拧毛巾。还有其他人在跟前吗?只有车老太和郑老师的爱人,其他人都呆在外屋商量事情,我就去喊我们家老头,是哪些人把死者的遗体抬到外屋的呢?有这几个人,我们家老头,善子,周柄权,魏副镇长,对了,还有郑老师。后来呢?后来,这些人一直呆在莫家帮忙吗?不,我们家老头后来回庵里面去了。还有人离开吗?有,郑老师走了,大概是回屋里睡觉去了。左向东问这个问题,是想从这里面寻觅到报案人的踪迹。经向郑老师的爱人打听,郑老师安顿好莫掌柜之后是不是回去睡觉了?向秀娟说,郑老师上了一趟公共厕所,就回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