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高义的情结

“吕江月,吕江月?”江南烟雨从徐行手里拿过汇款单,凑近殷勤,“阿姨,汇款单上的吕江月您认识吗?”

“不,不,认识。”殷勤想了想,笑着说。

“这是去年八月份的汇款单,四千元,我看了一下抽屉里面还有好几张,阿姨,你一点都不知道吗?”江南烟雨突然有一种疑虑,高义这个众人眼中的好男人,他可能对殷勤隐瞒了一些事情。

步入社会这些年的阅历告诉季平山,很多丑陋的事件背后,常常有不为人知的美丽存在,而众口一词称赞的人和事,幕后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丑陋之至。

“说、说、说,过,具、具、具,体,不、不,太、太,清、清,楚、楚。”

殷勤依旧在笑,笑的内容不丰富,有点干巴巴的。为什么?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哦,阿姨!”有毛毛的女同学在,江南烟雨不会刨根问底,“既然是毛毛爸爸说了,徐大,你去跑一趟,还是我去跑一趟?毛毛醉了,钱,先从陶沙那里拿。”

“我去吧,你打电话和陶沙说一下。”季平山问谁去,肯定是自己不太想去,徐行能听不出来吗?也必要问为什么吗?不必。

徐行走了,江南烟雨通知陶沙给他四千块,站在一旁的杨柳奇怪了。

“季大作家,到底这个四千块钱是你出?还是陶老板出?不会是让高胜寒出吧?”杨柳话说出去了,也觉得自己奇怪,高胜寒的爸爸让儿子汇款,不是儿子出,谁出?

“谁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叫吕江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毛毛爸爸为什么汇款给她?”江南烟雨自言自语。

这个世界上,总有屋檐下的大葱,——心不死;叶烂皮干心不死的。

略有所思,方丛噔噔噔跑到楼上去了,她到高胜寒父母的房间,打开抽屉,拿出那两页诗歌书稿,噔噔噔跑回病房,“阿姨,这是毛毛爸爸写给您的吗?”

方丛在殷勤阿姨的床头坐下,一张一张拿给阿姨看。方丛没有读书稿,她在读阿姨的表情。

阿姨的表情像绽放的花朵,有阳光灿烂,有难得一见的羞涩,有月满西楼。

方丛想不到五零后比九零后更懂得浪漫。九零后的校草,一天到晚忙这忙那,他有过浪漫吗?

“阿姨,叔叔写诗歌有没有投稿?有没有发表?”杨柳想知道。她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子,喜欢刨根问底。

“不、不,不、投、投,稿、稿,的,他,说,说,给我,一个、一个,人,看、看。”殷勤伸手接过书稿,看了起来,尽管手在哆哆嗦嗦。

哆哆嗦嗦在颤动的,还有少女们的情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谁说不是呢?

“阿姨,还有吗?肯定有很多吧?”方丛抢着问。

殷勤看了看江南烟雨,“纸、纸,笔、笔、笔,我、我,写、写,字。”

方丛迅速跑到高胜寒房间,拿来了纸笔,交给殷勤阿姨。

殷勤哆哆嗦嗦写下了,“小季,你去我们的房间,把电脑搬下来,你不是想了解老高吗?”

江南烟雨动作很快,他将电脑在房间安装好了,床摇起来,让殷勤坐到轮椅上,然后看阿姨进入毛毛爸爸的空间。

殷勤选择了一首诗,一篇日志,“这、这,个,我、我很、很,喜、欢。”

《没有了你的房间 》

没有了你的房间 -/我拉起了厚重的窗帘 -/不分昼 夜/拒绝着外面的一切 -

拒绝着外面的 -/精彩和无奈 -/拒绝着外面的 /-喧哗和热烈

桌上的杜鹃 - /在悄悄地悄悄地萎谢 -/心中的倩影 - /却一幕幕让人目不暇接 -

渐渐清晰的是 -/墙壁上尘埃的轻描淡写 -/慢慢模糊的是 /你我依偎体贴的感觉

房间里没有了晨昏 - /房间里只有漫漫的长夜/房间里的席梦思/如同江河中的扁舟一叶-

有你的时候 -/船儿总是在波涛中欢快地摇曳 -/没有你的日子 -/它仿佛总在一点一点倾斜

没有了你的房间寒风凛冽/没有了你的房间杜鹃啼血

没有了你 /我的世界不是花开花谢/不是晓风残月/不是阴晴圆缺

没有了你 /我的世界在下雪/没有了你 /我的世界山崩地裂

只有愁肠百结/痛和苦盘根错节/只有思念/犹如春天的杜鹃花漫山遍野

我知道/寂寞的梳妆台/在等待你笑脸的真真切切

我知道/发呆的摇头椅/在守候你身体的扭扭捏捏

我知道/昏暗的吸顶灯/在期盼着蓦然回首的惊鸿一瞥

我知道/椅的扁舟/在凝望着有你共钓的/哪怕是一江冬雪

中风以后,殷勤变了,一方面越来越渴望别人了解她,越来越希望理解她自己的脾气,一方面,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了。

殷勤慢慢地看,她希望江南烟雨能够看清楚,她也希望儿子的女同学能够了解高义,了解他们的恩恩爱爱。

殷勤特意找到了一篇高义写的日志,这一篇日志,她认为小季看了以后,会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丈夫。

这是一篇写当今社会现象的日志,殷勤希望对他们年轻人有所帮助。

《谈古说今之一· 很难想象 》

有时候,我也会和在一起的年轻人聊聊天,天南海北的说到哪儿算哪。

记得前些日子,我们一起聊当官聊经商聊世间百态。

升官发财,这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大家都说,聊当官的,人人都应该学习曾国藩:学他的修身之道、识人之道、齐家之道,治国之道 ;

而说到经商之道,差不多都说经商的必须学习胡雪岩的为人之道 、用人之道、处世之道。

其实这些都是九十年代中后期 ,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所谓共识,也是现在很多“当局者迷”们,趋之若鹜去学习的榜样。

现代史上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现象是,蒋介石、*,两个对手,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手,两个世界观相左,政见不一的伟人和领袖,却都有一个共同的推崇者——曾国藩。

曾国藩何许人也?晚清一等毅勇侯,当官做到了出将入相,位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