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长安呆立在茅屋中,如同一尊被风干了五百年的石像。

师尊菩提老祖那句“将那井中月影里的星辰,一一分拣出来”,在他心湖中炸开,余波久久不散。

分拣井中月影里的星辰?

这是什么见鬼的要求?

井里有月影,那是因为天上有月亮。

可月亮出来的时候,哪里还有星辰?就算有,那也是在天上,怎么会跑到井里的月影中去?

这已经不是考验了。

这是刁难。

是那种明知你做不到,却偏要你去做,然后好整以暇地看你如何出丑的恶趣味。

李长安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五百年来苦心孤诣营造的“守拙”人设,在这一刻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崩塌。

这到底是在教导的猴子还是在考验我啊?

他甚至能想象到师尊那双混沌般的眼眸中,正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那笑意在说:小子,你不是能“调和”吗?你不是能“守拙”吗?继续装,我看你这次怎么装下去。

一夜无眠。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雾,照亮斜月三星洞时,孙悟空已经精神抖擞地等在了茅屋之外。

他一夜打坐,将昨日分豆所得的沉静心境巩固下来,只觉得灵台清明,浑身舒坦,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都比往日多了几分亲切。

“大师兄,今日我们学什么?”

孙悟空的眼中,闪烁着纯粹的、对知识的渴望。

李长安推开门,看着他那张充满期待的猴脸,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学什么?

学怎么把牛皮吹破天,再用道韵把它糊起来。

“随我来。”

他声音沙哑,迈开沉重的步子,领着孙悟空,一路走向后山深处。

后山有一口古井,不知是何年代所留。井口由一整块巨大的青石雕琢而成,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苔痕与深刻的绳印。

井很深,井水清冽,终年不涸,倒映着四方的天穹。

两人来到井边,山风吹过,带来林间的草木清香,也吹皱了井中那一汪平静的水面。

“悟空。”

李长安指着古井,面无表情,心中却在疯狂组织着语言。

“今日的功课,便是将这井中月影里的星辰,一颗一颗,分拣出来。”

孙悟空闻言,愣住了。

他眨了眨睛,凑到井口,探头朝下望去。

清澈的井水中,倒映着他那张毛茸茸的脸,以及他身后蔚蓝的天空和流动的白云。

“大师兄……”

他抬起头,满脸都是费解。

“现在是白日,井里只有日头和云彩,哪里来的月亮和星星?”

“晚上来。”

李长安惜字如金。

他怕自己多说一个字,就会忍不住破口大骂。

于是,这师兄弟二人,便在这古井边,从清晨坐到了日暮,又从日暮坐到了月上中天。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一轮皎洁的圆月,如同一面玉盘,高悬于天际。

清冷的月光洒落下来,将整座后山都镀上了一层银霜。

井中,也随之出现了一轮同样圆润,同样明亮的月亮。

孙悟空再次凑到井边,他瞪大了眼睛,仔仔细细地在那轮水中圆月里寻找着。

他看了很久很久,久到脖子都酸了。

井里的月亮很美,水波荡漾时,月影便碎成一片流动的银光。

可无论他怎么看,那月影之中,除了月亮,还是月亮。

别说星辰,连一粒尘埃都没有。

“大师兄,俺……俺还是没看见星星。”

孙悟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挫败感。

他觉得自己的眼睛一定是出了问题,否则怎么会完不成大师兄布置的功课。

李长安闭着眼,仿佛早已入定。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大脑正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运转。

怎么办?

怎么圆?

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圣人之姿,难道今天就要在这里翻车了吗?

就在这时,一道冰冷的机械音在他脑中响起。

叮!检测到天命之子陷入“道心之惑”,此为传道授业最佳时机!

临时任务发布:井中捞星!

任务要求:以言语为舟,以道心为桨,令孙悟空“悟”到井中星辰的真谛。

任务奖励:神通——言出法随(初级)!

李长安的心,猛地一颤。

言出法随?

这奖励……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了眼睛。

罢了,罢了。

不就是吹牛吗?我这五百年的杂役生涯,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怎么把话说得云里雾里,让人听不懂,但又觉得很厉害。

“悟空。”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你告诉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还是假的?”

孙悟空不假思索地回答。

“自然是真的。”

“那井里的月亮呢?”

李长安又问。

孙悟空迟疑了一下。

“是……是倒影,是假的。”

“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