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除,孤的亲卫,容不得半点懈怠。去吧。”

“遵命!”二人接过册子,连忙召来卫队成员,分发完武器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万岁山,准备开始训练。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天过去。

这两天,京师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文官集团对太子又怕又恨,却因光时亨等人的下场不敢轻举妄动;

锦衣卫则因太子的支持,重新焕发生机,开始暗中清查文官集团的罪证。

第三天一早,便是朱慈烺定下的朝会之日。

在此之前,他决定先去勇卫营和京营看看。

这两支军队是京师的核心战力,若能掌控在手中,日后应对流寇和清军,便多了几分底气。

朱慈烺没有大排场,既没让锦衣卫和大汉将军随行,也未使用太子仪驾,只带着胡宝、袁贵和数十名东宫卫队成员,骑马直奔勇卫营。

勇卫营是明末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堪称崇祯的“禁军精锐”。

营中名将辈出,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皆是能征善战之辈,由监军太监卢九德、曹化淳提督。

组建初期,勇卫营无论是对阵流寇还是清军,几乎百战百胜,未尝败绩,是大明末年为数不多的“劲旅”。

可惜,在明末的大环境下,这支精锐最终也难逃悲壮的命运。

孙应元在河南罗山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周遇吉率领数千兵力驻守宁武关,面对李自成十几万大军的围攻,血战数日,直至全军覆没,全家殉国。

他的顽强抵抗,甚至让李自成一度动摇了进攻北京的决心,若非后来大同总兵不战而降,战局或许会有所不同。

而黄得功部,在大破张献忠后,被崇祯下令追击流寇,未能留在京师护驾。

等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京师空虚,无人可用,北京城不到两天便宣告沦陷。

京师沦陷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黄得功被封为靖难侯,出镇庐州。

当时南明有“江北四镇”,可除了黄得功,其余三镇将领皆拥兵自重,沦为割据势力。

后来左良玉反叛,是黄得功率军解围,才短暂挽救了南明政权。

然而,清军很快南下,江北四镇中的其他三镇望风而降,唯有黄得功率军顽强抵抗。

南京沦陷后,弘光皇帝朱由崧逃往庐州,投奔黄得功。

黄得功不顾自身伤势,亲自督战,多次击退清军进攻,最终却被清军流矢射中,他掷刀拔箭,自刎而死。

黄得功一死,弘光皇帝被俘,南明政权彻底崩塌,曾经驰骋疆场的勇卫营,也随着最后一位名将的陨落,退出了历史舞台。

“若是当年崇祯没有将勇卫营调出京师,而是让他们镇守京城,等待援军,或许大明的命运,真能改写。”

朱慈烺骑在马上,看着远处勇卫营的营垒,心中感慨。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如今能做的,便是抓住眼前的机会,挽救这支即将沉沦的精锐,为大明续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