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节 极客博弈

夺冠后的喧嚣如同退潮的海水,带着泡沫与浮沫,迅速从叶晨的生活中剥离。他婉拒了所有主流媒体的深度专访请求,也一一回绝了那些科技巨头抛来的、带着诱人股权与天文数字薪酬的橄榄枝。他甚至没有去领取大赛官方提供的、数额不菲的冠军奖金,而是委托组委会直接捐给了一家致力于培养贫困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金会。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更是为他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而清高的光环。

他将自己重新关回那间位于旧式公寓顶层的“巢穴”与“道场”。窗外,上海的日与夜依旧以它固有的、近乎冷酷的效率轮转不息,摩天楼的灯火永不熄灭,悬浮车的流光永不停歇。但他的内心,在经历了那场巅峰对决与诡异的“断网风波”后,却比参赛前更加清明,也更加凝重,如同风暴过后深邃而暗流涌动的大海。

那张触感细腻、印着暗纹的黑色卡片,就平放在他光洁如镜的碳纤维工作台正中央,与那枚温润的古玉八卦牌并列。那六个以暗金墨水书写的、铁画银钩的汉字——“星火聚,可燎原”——在室内柔和的光线下,仿佛拥有生命般,微微起伏,日夜不停地叩问着他的内心,灼烧着他的灵魂。

“星火”何在?是特定的人,还是一种理念?如何“聚”?是简单的招募,还是某种灵魂的共鸣?又该如何“燎原”?是颠覆现有的科技格局,还是指向某个更为宏大、甚至超越当下人类认知的愿景?

他深知,凭借一己之力,纵然技术通神,能于虚拟世界呼风唤雨,也终有极限。个人的智慧,如同孤灯,再明亮也无法照亮整片荒原。他需要伙伴,需要能与他在精神频谱上同频、在能力维度上互补、在意志强度上并肩的“星火”。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了浮华的名利场与世俗的成功学,如同精准的雷达,锁定了几位隐藏在芸芸众生中的、真正的“潜龙”。他们或许寂寂无名,或许身处边缘,但他们的内核,都燃烧着与众不同的火焰。

第一个目标,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陈墨。

陈墨,这个名字在主流科技媒体和精英社交圈里几乎无人知晓,如同从未存在过。但在全球顶尖的、游走于法律与道德灰色地带的极客小圈子里,在那些隐藏在互联网表皮之下的“深网”论坛和加密聊天室里,这却是一个令人敬畏、甚至带着一丝恐惧的传说。他曾以一人之力,如同幽灵般渗透进入某西方大国号称“永不陷落”的金融核心防火墙,并非为了窃取巨额财富或制造混乱,仅仅是为了在核心服务器那冰冷逻辑的最深处,留下一个古老的、用纯粹代码模拟出的东方篆文——“窥”。此举,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一次充满哲学意味的嘲讽与宣告。

他还曾编写出一种名为“混沌蝴蝶”的病毒,此病毒不具备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破坏性,它只会悄无声息地感染系统,然后将受感染设备的屏幕保护程序,强制变成一只永远按照混沌数学中“洛伦兹吸引子”那奇异而绚烂的轨迹飞舞的、光影变幻的蝴蝶。这只蝴蝶,美丽、诡异、无法预测,无声地嘲笑着现代科技体系那看似坚固、实则建立在脆弱概率之上的“确定性”基石。

叶晨欣赏的,不仅是陈墨那神乎其技、近乎艺术品的代码编织能力,更是他这些行为背后那种近乎哲学家般的、对世界运行底层规则的嘲弄、挑衅与深沉探究欲。这是一个极度孤独的、桀骜不驯的、完全游离于世俗秩序之外的灵魂。打动他,需要的不是利益,而是能穿透其坚硬精神外壳的、更高维度的“理解”与“共鸣”。

找到陈墨的物理位置,本身就是一个极高的门槛,是对信息追踪能力和网络嗅觉的终极考验。叶晨动用了自己多年来在“暗网”深处布设的多个、层层加密的“数字探针”和信息爬虫,结合对陈墨过往所有已知行为模式进行的深度心理侧写与大数据分析,花了整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时间,在海量的、杂乱无章的垃圾数据流和伪装信息中,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苏州河边一片由废弃纺织厂改造的、鱼龙混杂的“艺术家”Loft区。那里是城市记忆与边缘文化的交织地带,充满了无序的创造力与藏污纳垢的混沌,正是陈墨这类人理想的藏身之所。

这里没有陆家嘴那种冰冷的、充满几何美学的金融秩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丙烯颜料、松节油、金属焊锡、潮湿的砖石以及若有若无的、属于某些“特殊创作状态”的大麻气味。楼道里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未完成的雕塑和废弃的电子元件,墙壁上涂鸦着狂放不羁、色彩冲突强烈的图案,仿佛无数个躁动灵魂的投射。

叶晨推开一扇虚掩的、锈迹斑斑的铁门,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门内,是一个仿佛刚刚遭受过精神风暴席卷的空间。视觉所及之处,皆是混乱的巅峰。各种型号、不同年代的电脑主机、服务器集群、示波器、频谱分析仪、3D打印机以及大量叫不出名字的、闪烁着诡异灯光的电子仪器堆叠如山,线缆如同拥有了生命般,在地面和空中肆意蔓延、纠缠,形成令人望而生畏的黑色藤蔓。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金属粉尘、臭氧以及某种电路板过热后的焦糊气味。

一个穿着沾满油污和颜料斑点、几乎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工装裤,头发乱如被狂风蹂躏过的鸟窝的年轻人,正背对着门口,蹲在一台敞开着外壳、露出内部极其复杂且布满精密散热鳞片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前。他手里拿着一把特制的纳米电烙铁,小心翼翼地在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量子比特连接线上操作着,动作稳定而精准得如同最高明的外科医生,与周围环境那种末日废土般的混乱形成一种惊心动魄的对比。

“陈墨。”叶晨开口,声音不高,却在这充满各种低频噪音的空间里清晰地传递过去。

年轻人的动作顿了一下,精准地点下最后一个焊点,但没有回头,只是用一种带着金属摩擦质感的、缺乏起伏的声调说:“门没锁,就知道你会来。比我自己预估的最晚时间,还慢了六小时二十七分。”他的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物理事实。

叶晨并不意外。像陈墨这样的人,对自己的数字足迹和物理行踪必然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反追踪手段。在他动用那些非常规渠道寻找他的时候,对方恐怕就已经像感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