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蛛网振动的蜘蛛,察觉到了他的靠近。
“有兴趣一起做点事吗?”叶晨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与铺垫。他知道,对于陈墨,任何形式的社交辞令都是多余且令人反感的。
陈墨终于放下了那价值不菲的纳米电烙铁,将其精准地放回一个磁吸工具架,然后缓缓转过身。他的脸很年轻,甚至因为缺乏日照而显得有些苍白稚气,但那双眼睛,却如同两口深不见底的、通往虚无的古井,弥漫着与年龄截然不符的、看透世事的沧桑和一种近乎绝对零度的疏离感。他打量着叶晨,眼神里没有任何面对“元界黑客马拉松冠军”该有的敬意或好奇,只有一种纯粹到冰冷的审视,如同在观察一种新的程序变体,或者一个结构独特的逻辑陷阱。
“做事?”陈墨嘴角扯起一个极其细微的、略带嘲讽的弧度,“为你做事?像那些穿着昂贵西装、打着丝绸领带,整天把‘颠覆性创新’‘构建生态闭环’‘追求估值最大化’挂在嘴边的商业‘精英’一样?成为他们庞大机器上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光滑的齿轮?”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代码,精准地刺向主流商业世界的虚伪。
“不,”叶晨毫不犹豫地摇头,目光沉静如水,“是为‘星火’做事。”他再次抛出了这个关键符号。
“星火?”陈墨重复了一遍,眼神没有任何变化,显然并未接触过那个神秘邀请,语气依旧冷淡,“听起来像某种廉价的、充满自我感动色彩的励志组织口号。我习惯一个人。代码不会背叛,不会要求你进行毫无信息增量的无效社交,也不会用愚蠢的情感来干扰纯粹的逻辑判断。”他指了指周围那些轰鸣的机器,“它们,就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伙伴。”
“一个人,可以成为一柄无坚不摧的利剑,但无法构筑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明。”叶晨向前一步,目光扫过那台显然经过深度魔改、性能远超市面同类产品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声音沉稳而有力,“你满足于在数据的阴影里,留下一个个‘到此一游’的标记,以此证明你曾存在过、曾挑战过?还是想亲手参与编写这个时代真正的‘底层代码’,去定义规则,而不仅仅是利用或嘲讽规则?”
陈墨的眼睛微微眯起,那口古井般的眼眸里,似乎有了一丝极细微的涟漪:“口气不小。你怎么证明,你有这个资格?或者说,你所谓的‘星火’,有值得我投入注意力的资格?”他刻意用了“注意力”这个词,而非“时间”或“精力”,凸显其思维的特异性。
“证明?”叶晨笑了,那笑容很淡,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了然,“你需要什么样的证明?”
陈墨站起身,他的动作略显僵硬,似乎长时间保持蹲姿对他的身体造成了负担。他从一堆废弃的电路板下面,抽出一块薄如蝉翼、几乎完全透明的柔性屏幕,随手一抖,屏幕亮起,幽蓝的光芒映照着他毫无表情的脸。屏幕上,瞬间浮现出一幅极其复杂、仿佛拥有生命般不断动态变化、重构的三维结构图。那是由无数闪烁的、代表量子比特状态的光点和交织的、代表逻辑门与纠缠关系的线条构成的巨大迷宮,其结构违背欧几里得几何常识,在非欧空间中扭曲、折叠,而在迷宫的最核心处,是一个仿佛在吞噬一切光线和信息的、纯粹的黑暗漩涡,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这是我最近设计的一个小玩意,‘量子加密囚笼’。”陈墨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创造者的自豪与挑衅,“它基于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与不确定性原理,结合了一种从黎曼几何中衍生出的、非传统的拓扑逻辑构建。理论上,穷举法在其面前毫无意义,传统的密码分析工具如同石器时代的木棍。”他顿了顿,看向叶晨,眼神锐利,“给你十二小时。如果你能解开它,找到藏在‘囚笼’最底层、那个唯一确定的‘钥匙’,我们再来心平气和地谈论你所谓的‘资格’与‘星火’。如果不行……”他耸了耸肩,动作幅度很小,却传递出明显的送客意味,“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要再来打扰我的‘宁静’。”
这绝非简单的技术测试,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智博弈。其中涉及到的前沿物理概念、高等数学难题以及非经典逻辑体系,足以让任何一个顶尖的密码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团队望而却步,耗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去研究。
然而,叶晨的反应出乎陈墨的意料。他甚至没有去看那屏幕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谜题,他的目光反而落在陈墨那看似随意放松、实则肩颈肌肉微微紧绷的身体姿态上,落在他那双因为长期熬夜、过度专注于微观世界而布满血丝、却又闪烁着极度纯粹与专注光芒的眼睛上。叶晨看的,不是“囚笼”,而是构建“囚笼”的人。
他忽然想起了《鬼谷子》的“反应术”精髓:“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
面对陈墨这种极度自信又极度封闭、用技术壁垒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的人,正面强攻技术难题,即便凭借超绝智慧侥幸成功,也可能只是激起他更强的好胜心与对抗心理,无法真正触及他的内心,赢得他发自灵魂的认同。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需要“象而比之”,需要绕过他坚不可摧的逻辑外壳,直接作用于其情感与精神的“阿克琉斯之踵”。
叶晨没有走向那块散发着诱惑与挑战光芒的屏幕,反而随意地拉过一张堆满各种拆解到一半的传感器和元件的椅子,也不拂去上面的灰尘,就这么坐了下来。他的目光平静地看向陈墨,问了一个看似与眼前谜题毫不相关、甚至有些突兀的问题:
“你上一次,不是因为外部的挑战、也不是因为内在的无聊,而是真正为了某个让你内心感到温暖,或者让你感到无比愤怒、想要去改变的‘具体目的’去编写代码,是什么时候?”
陈墨愣住了,脸上那副惯常的、带着嘲讽和疏离的表情瞬间凝固了,如同程序遇到了未定义的异常输入。
叶晨继续缓缓说道,声音不高,却像一把经过精密校准的、无形的心灵手术刀,精准地切入陈墨精神世界最柔软的缝隙:“你躲在数据的阴影里,用代码作为投枪和匕首,嘲弄整个世界的规则与秩序,看似自由不羁,无拘无束,超然物外。但,陈墨,你真的自由吗?你还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