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在晋国,军功获取极为不易,甚至是有些苛刻!
杀死一个敌方正规军,新兵可得1军功。
下等兵可得2军功。
上等兵得3军功。
杀一个伍长,5军功。
杀一个什长8军功。
杀一个管50人的队率15军功。
杀一个百夫长屯将也才30军功!
至于击杀敌方乡勇?
割了首级,在将军那里,这就是正规军!
价值1军功!
可在普通士兵手里,乡勇就是乡勇。
野战和攻城,杀30个算1军功。
守城战的话……得杀100个!
不仅如此,晋国军功计算颇为复杂。
与敌军交战,一伍之中,有一人死亡,这个伍中,就要确保杀敌一人,才能功过相抵。
如果己方死亡两人,这个伍只杀了一个敌人,那就要集体受罚,扣除剩余三人一定数额的,先前积攒的军功!
如果军功为零,扣无可扣,便会受到军法处置。
小到一伍,大到一营甚至是一军。
只有斩杀敌人的数量,超过己方损失,才会有具体的军功产生,计算到个人或是集体。
而在计算个人军功时,如果是独自斩杀,军功归个人所有。
可要是相互协作,好似石塬四人那样,四人合作杀了一个人。
那击杀后的军功,就要一分为四,没有主功和次功之说,全都平分!
这就导致,想要真正的获取军功,从而晋升军职,变得十分艰难苛刻。
可是石塬呢?
不过是一个入军三月的乡勇,第一次参与守城战,竟然就拿到了189.75军功!
足以升任军中队率,掌管5伙士兵!
很多军中老卒,生死搏杀数年,都未必能够升任队率。
就是因为军功获取太难了!
哪怕石塬身份特殊,没有固定队伍,不产生队友死亡扣除军功的情况。
可如此战绩,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杀6个敌方百夫长屯将,也只有180点军功,距离189点军功都差了9点!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十七岁,当兵3个月的预备役,连新兵都不算,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独自斩杀6个身经百战,从尸山血海里,一步步爬上来百夫长屯将!
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天方夜谭!
即便将百夫长换成士兵,那也得191人。
独自斩杀189名经过正规训练的新兵,在混乱的战场,难度不比击杀6名百夫长小。
累也能累个半死!
非勇将不可完成!
因此,在王司马说出石塬的军功后,所有将官都炸了!
“不可能!这石塬莫非是将星转世?一个未经训练的乡勇,怎么可能有如此战绩?”
“太离谱了!这次赵军精锐攻城,最低都是上等兵,随便一个拿出来,都足以担任常规军队的伍长什长。更别说这些精锐中的伍长什长,那都是猛卒小将,实力不比一般百夫长差,他竟然击杀了十几人?这石塬难道有三头六臂不成?”
“我看不是石塬厉害,而是那个奇怪的阵势厉害!王司马说的清楚,此人独自斩杀的精锐只有5人,其余都是与伍协作,难道这临时起意的阵势,真就这般威猛?”
“那也不可能!在座的各位哪一个不是入伍多年的?什么阵势没见过?这种四人配合就能击杀猛卒小将,自身无一伤亡的阵势,你们可有见过?”
“见过?老夫听都没听过!”
“是啊!这怎么可能?简直……”
看着众将吵嚷不停,刘基当即高喝道:“行了!难道你们在怀疑王司马的军功统计?”
话声落下。
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其实他们也清楚,王司马的军功统计不会错。
可如此匪夷所思的战绩,确实让他们难以理解。
已经完全打破了常规!
见到众人安静下来,刘基继续道:“既然王司马已经将此人战绩登记在册,想必不会有误。此人能有如此战绩,个人勇武是有,但本将认为,主要也是其阵势精妙之功。”
说到这里,刘基看向了柳杜:“柳百户,可否按照此人阵势,给众将演示一番?”
柳杜闻言,当即抱拳道:“禀将军,还请准备竹矛一根,长枪两杆,刀盾一对,遣4名兵卒,小将即刻为将军演练!”
“准!”
刘基大手一挥,自有军卒按照柳杜指挥,做好了李虎同款竹矛,四名士兵排列整齐。
随后,柳杜按照自己看到的,石塬临场发挥的情况,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
开始指挥四人演练。
只是柳杜毕竟没有亲自参与阵势作战,且这个鸳鸯阵本就是半成品。
哪怕有其自己的理解,也未能将此阵的精髓道出。
以至于众将看后,颇为不屑。
有人更是对刘基道:“将军,此阵简陋,与其余小阵无甚差别,只是多了一杆竹矛干扰敌人,面对一两个敌人还能保持优势,可若是面对三五名敌人围攻,怕是轻易可破。”
“没错!”
又有一人道:“此阵守城之际,面对少量敌人不是问题,但也仅此而已,甚至因其需要四人配合,极大的占用了士兵人手。且缺乏应变之机,竹矛手一旦脱离阵势,没有一点杀伤力和自保之力,面对大量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