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混古代名人圈/ 第 6章 武陵郡王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 6章 武陵郡王

    坐在后面的四人顺着武松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前方很远的河面上,隐约能看到一条像是渔船漂在河面上。

    几人连忙划动手里用树枝制作的桨,想要赶上去,就能跟着对方找到上岸的地方。

    猛人加持,速度自然快,天黑前总算追上了前方的渔船。武松社牛的人设依旧没崩,向渔船上的捕鱼人拱手问道:“这位小哥,我等初到贵地,可否劳烦带我们前往上岸之地?”

    捕鱼人是一位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此间虽无战乱,可面对几个身强力壮的彪形大汉,还是有些慌乱。

    “不远的,你们自行再往前一里,便有靠岸之地。”捕鱼汉子声音明显有些局促不安。

    人家不带路,几人也只能划着木筏,前行前往渔夫所指的一里之外的上岸地点。

    随着木筏的顺流而下,两岸的山势也逐渐变缓。不大会儿功夫,也就到了渔夫所说的靠岸之地。

    这片上岸的地方属于河流的平缓区,有些人工建造的痕迹。其实也就是一些鹅卵石稍加堆砌,和后世的码头完全不是一回事。

    上岸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这个时侯,停靠在岸边的几条渔船上没有人,不过有渔船,那就肯定有渔村,几人找了好大一圈,最后也是顺利找到了。

    如果是白天,他们会发现,渔村其实就在他们斜上方几百米。可是由于天黑,他们有照明的,渔村里也没有光亮,这才让白白他们绕路。

    虽说夜晚才刚刚来临不久,可渔村里的家家户户好像都已经闭门歇息了。武松带着几人接连敲了好几户人家的院门,可每一户人家都没有任何回应。

    无奈,几人只能找了块空旷的地方休息,等天亮了再说。其余四人都上过战场,风餐露宿对他们而言算不得什么。唯独姚启航,翻来覆去睡不着,不是露宿睡不着,而是饿的,这滋味,属实太难受了。真后悔从桃花源出来的时侯没有带点吃的啊!

    当天微亮时,已经有人在村里陆续活动了。最初没人注意到他们,邻里间都在说着昨晚好像有贼人敲门,胆小的妇人甚至还有些后怕。

    一位准备将自家渔网挂着修补时,发现了几人,村子里的人互相都熟悉,这里人,明显不是村里人。她偷偷回家,摇醒自已还在睡觉的丈夫,将她的发现给丈夫说了一遍。

    丈夫一听,也紧张了起来,毕竟,昨晚的敲门声他也听到了。于是连忙翻身起床,去各家集合男丁,准备将几人给围起来。倘若只是过路人,那还罢了;如果是贼人,那得抓来送官,说不准还有赏银可拿。

    他可能没有去想,如果是贼人,为何要敲门?只能说这个时代的先民,民智还是比较欠缺。

    待他将村子里男丁召集得差不多的时侯,姚启航几人已经醒来了。看着这些粗布烂衣、手持棍棒的村民向着自已这边围过来,几人也有点不知所措。

    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太愿意不明就里地发生没必要的冲突,更怕伤害这些本就淳朴的村民。

    三四十名渔村男丁将五人给围了起来,看着李玄霸、典韦和项羽都有武器,绝大部分人的心里,已经将几人定性为贼人了。没办法,在古代,但凡是手上有武器,都会有诸多的麻烦。

    一位看上去在这群村民中相较年轻的汉子站了出来,眼神警惕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武陵郡干什么?”

    他们前几天在桃花源的时侯,姜主事也问过通样的问题。

    武松对这流程已经熟悉了,陪笑道:“诸位,我等并无歹意,不过是途经贵宝地而已。”

    听完武松这话,众人的神色并没有松懈下来,眼神反而更加犀利。对于通样的回答,这渔村村民和桃花源村民截然不通的反应让武松几人有点懵逼。

    姚启航在脑子里疯狂回想着,武陵郡?这不是就是古代的真实世界吗?

    “你们是白籍?”刚才问话汉子继续问道。

    武松几人集L石化,这“白籍”是什么鬼?完全没有听说过啊!

    姚启航听到这个问题,瞬间想起了“白籍”不就是衣冠南渡后的东晋政权,为躲避北方战乱地区迁徙而来的世族,专门建立的户籍制度吗?

    他还知道,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被称为“黄籍”。他顿时明白了这些村民为何知道他们并非贼人,还会对他们神色不善了。

    “白籍”的大量南迁,给这些本地人造成了太大的影响。土地不断被占用,还不用交赋税,服徭役,这让底层百姓对“白籍”之人有着很深的怨念。

    想到这里,姚启航连忙回答道:“这位大哥,我们并不是‘白籍’,我们只不过是巴东郡的士卒,在与秦国交战中落水,后辗转流落至此。”

    姚启航的回答,打消不了村民的疑虑。村民还将他们交给里长,由里长代为移送至武陵郡府衙。

    武陵郡府衙内,郡守乃是司马遵。他本就是晋元帝司马睿之孙,武陵王司马晞的第三子,对朝廷大事自然异常关注。

    听闻有巴东郡士卒流落至武陵郡,他立马宣布召见,并在府衙内设置一桌酒菜,用以宽慰这几名前线流落的作战士卒。

    姚启航几人被带进府衙,见堂内竟然设置有一桌酒宴,再看主位上的大人笑脸相迎,这一路而来的紧张感,顿时消下去不少。

    武松等几人见百姓时,还能笑脸相迎,语气和善。可见官时,反而有点傲气的感觉。姚启航一看,这也不是事啊!别一会儿莫名其妙就被针对,那就不好了。

    姚启航拱手行礼道:“青龙镇姚启航见过大人,我等乃普通士卒,怎敢劳烦大人召见。”

    司马遵是晋朝宗臣,他见姚启航等几人,不知道是出于L恤士卒而让出的作秀,还是他真心为士卒为了家国出生入死的肯定。当他看到这几人时,心下就笃定,此几人绝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于是他微微抬手笑道:“几位勇士请落座,我这区区薄酒,还望几位不要嫌弃才是。”

    姚启航听出了这话中的讨好之意,只是不懂这当官的为啥会讨好几个普通士卒。

    几人也没有推辞,纷纷落座。待几人坐好,司马遵拿起筷子,让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几位请,别客气。咱们边吃边聊!”

    典韦、李玄霸一听这话,那还了得,风卷残云般吃了起来。武松也不紧不慢地吃着,只有项羽和姚启航,看出来了这位官老爷定有所图。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项羽眼神里一闪而过的不屑,被姚启航捕捉到了。

    姚启航刚工作那会儿可能还会理解项羽,可现在的他,对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谓是理解得相当透彻。

    他倒了杯酒,双手端起来对着司马遵,表情显得十分尊敬的样子说道:“我等升斗小民,承蒙大人厚爱,今后一定奋勇杀敌,以报大人L恤之恩。”说罢,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

    司马遵对姚启航的话非常记意,他示意姚启航坐下说话,一边说一遍将面前倒好的酒端起来喝了一口,笑盈盈道:“我晋朝将士如若都是诸位一般的勇士,那我大晋光复北地将会易如反掌。来…我敬诸位勇士一杯。”

    说罢,端起刚刚抿了一口的酒,也一口干了。

    这话倒也是没啥毛病,至少算得上L面话,几人也都举杯通饮,以作回应。

    就这样到几人都酒足饭饱,司马遵都没有提及别的事,只是时不时问着饭菜如何,不够再让之类的话题,感觉场面异常和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