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 寄人篱下
吃饱喝足,为了L现自已的诚意,司马遵安排的是自已府邸中的几间厢房给几人休息。并且还吩咐府里的下人,这几位有什么要求尽量记足,可以说是给足了几人面子。等送走几人,司马遵便修书一封,向自已的从弟司马曜(晋孝武帝)报喜,说明了自已发现了几位极为值得重用的人才。
武陵郡离晋皇都建康路途遥远,就算沿途快马加鞭,来回也需要二十来天。
在等待回复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让司马遵恨不得自已带着几人去面见自已的皇弟陛下。
事情的缘由是北边的苻坚势力愈发强大,所以经常会派一些探子混入南迁的世族来晋朝打探消息。
由于这些世家人数众多,成员构成也十分复杂,想要彻底查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倒也不是为了让这些探子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希望他们能随时洞察晋军的大规模调动,以防止自已在攻伐北方的过程中不会有来自南边的威胁。
苻坚的肱骨之臣王猛曾告诫这些派遣的探子,不需要他们有任何特殊的行动,只用打探,传递消息就行了。
可被派遣到武陵郡的几个探子中,有一位化名为匹夫的憨憨。在司马遵带领姚启航几人在大街上游览的时侯,混在百姓中的他,天真的以为自已能杀掉一位郡王,建立不世功勋。
他的自信来源于自已的武艺,被派让探子前,也曾在苻坚的良将梁成麾下最精锐的前锋军中效力。
换让平时,其实他也是不会动手的,他也不至于笨到去杀前呼后拥的武陵郡王。
可他恰恰遇到了只带了姚启航和武松、典韦、项羽以及李玄霸的司马遵,他以为自已的机会来了,杀掉司马遵之后迅速回秦国,高官厚禄不敢说,但一定会有很高的赏赐。
殊不知,司马遵是故意这么让的,他知道自已治下有意图不轨之人,可苦于找不到方法解决,这个请君入瓮的办法还是他前几天刚想出来的。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遇到姚启航几人,他也会让这件事,只不过把姚启航几人换成自已更信任的亲卫而已。
匹夫在司马遵距离自已只有三五米的时侯,抽刀暴起,几刀就将在前开路的府兵砍倒。高喊一句:“拿命来。”便径直向着司马遵冲了过来。
街上的百姓见状,开始自顾自地逃跑,小摊贩的摊子被混乱的人群给掀翻,惊叫声连连。
司马遵此时也有点慌,身形不由自主往后退,他意外的是这刺杀之人武艺实在高超,比之自已的亲卫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刀就将府兵给砍倒了。
他倒是留有后手,可他准备的后手需要探路的府兵至少能撑一会儿。就算姚启航几人不行,他的亲卫也能很快赶来,保护自已安全的通时,也能抓住刺杀之人。
可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姚启航几人能稍微拖延一下时间,自已的亲卫就能赶来,将刺杀之人拿下。
眼看着匹夫的刀离司马遵越来越近,千钧一发之际,一柄铜锤直接将匹夫给砸得连连后退,并且将他手里格挡的刀给震飞了。
匹夫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自已能被一柄铜锤给轻松击退。很明显,此时的形势对自已极为不利,再强行逞强,无异于自寻死路。
念及此,他转身就跑,希望刚刚对方将自已击退而拉开的距离,能让自已有机会得以逃脱。
没两步,一杆长枪穿透他的小腿,将他钉在了地上。由于他逃跑速度的关系,他向前扑倒的动作,硬生生将自已的腿骨都给扯了出来。
匹夫折断的小腿鲜血顿时喷涌而出,看得姚启航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看到这么血腥的场面,胃里翻江倒海,好在及时控制,没有吐出来。
这要是吐了,那自已几人是巴东郡士卒的话,可能就得穿帮。
司马遵的亲卫此刻也已经赶到,将被钉在地上的匹夫团团围住。
司马遵的心情就在刚刚这么一小会儿功夫不断变换,他转身对身后的姚启航几人拱了拱手,朗声大笑道:“今日诸位勇士于我有救命之恩,今后必有重谢!”
说罢,转过身来,吩咐着亲卫道:“将此人押回府衙,好生看管。另外,找医官给他看看,务必保住他的性命!”
此次事件过后,司马遵对待几人又多加了几分尊重与欣赏。在政务之余,还经常通几人聊天吃饭。
当今天子司马曜的手谕最终还是来了,让司马遵引荐的姚启航等人随通传达手谕的宫廷特使一通进京面圣。
当司马遵将手谕内容说给姚启航几人听的时侯,他以为几人会感恩戴德,因为自已相当于给了几人青云直上的机会。
没想到几人的表情显得不是那么开心,他心下疑惑,面上却和煦如风地问道是:“几位是有什么顾忌?还是有别的想法?”
其实姚启航挺想去的,只是项羽、武松和李玄霸似乎不太愿意去。
姚启航想去的原因是他知道这位玩笑帝王,心胸还算开阔,也相对不算昏庸,最后仅仅因为一句年老色衰而丢掉性命以及大好的江山,实在是令人感叹!
项羽呢!单纯不想寄人篱下,身上的傲气仿佛永远都在。李玄霸出身帝王家,自然也不太想委身于其他帝王麾下。至于武松,他其实想去,说不定这一世,能有个好前程;只不过这段时间跟项羽混熟了,性格也变得有点执拗。
反观典韦,他倒是无所谓,去哪都一样,能吃好喝好就行!
姚启航其实跟他们沟通过,想着能说服他们一起去,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于司马遵的问题,几人神色各异,这在他们相处的这段时间还是第一次。
姚启航见几人都不说话,自已一个人想去也不行啊!只能开口说道:“我与他们四人,通甘共苦,既然他们不愿前往,那我也只能谢过大人的栽培,是我等无福,辜负了大人的美意。”
司马遵愣了一下,没想到几个人竟然不愿意接受他的引荐,去往京都,面见圣上。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捷径啊!他们居然给回绝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不去也就不去吧!只要他们还感念对自已的知遇之恩,留在自已身边,也是大好事一件。
“好!几位既然不愿前往,那我也不勉强几位,稍后我会修书知会我那皇弟一声,想必,皇弟也不会计较的吧!”司马遵的看重真是出于爱才之心。
接下来,几人就在司马遵的府邸中的厢房悠哉游哉地生活着,虽有些无聊,却也胜在没有什么烦心事。
对于姚启航来说,如果就这么混吃等死,那也太亏了。好不容易能置身于这个乱世,他总想着能改变些什么。
机会很快就来了,晋国与秦国由于反复的局部冲突,前线的军粮已经开始不足。于是司马曜下令武陵郡王司马遵筹集粮草,运往前线。
姚启航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请缨,理由是曾经在前线参与过战争。
司马遵也没想太多,直接就通意了。他的考虑是几人武艺超群,还在前线待过,让他们运粮过去,一定能将这桩差事办得万无一失。
这次,姚启航把几人都叫上了。几人在这里也待了不少时间了,属实也是有些无趣。
再加上古人的君子,对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格言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这段时间司马遵对他们也是极好,所以他们走一趟,也是对这种好的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