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陈建国更是面如死灰,心里那点对 赵兰的敬畏瞬间被恐惧淹没,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跑!赶紧跑!别被连累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响起。只见镇上唯一一家小照相馆的老板老孙头,满头大汗地骑着车冲了过来,车把上还挂着一个老式海鸥相机。
“等等!等等!别封!”老孙头气喘吁吁地跳下车,“县电视台!县电视台的记者同志来了!说要采访咱们村的创业典型 赵妮儿!”
话音刚落,一辆喷着县电视台标志的面包车也颠簸着开了过来。车门打开,一个扛着笨重摄像机的年轻人和一个拿着话筒、穿着职业套装的女记者跳下车。
女记者一眼就看到了对峙的场面和正要贴封条的工作人员,眼睛一亮,职业敏感让她意识到这绝对是条好新闻!她快步上前,话筒直接递到了啤酒肚男人面前:
“同志您好!我们是县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的。请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们是在执法吗?为什么要查封这个作坊?听说这位 赵妮儿同志是咱们县农村妇女自力更生的创业代表?”
啤酒肚男人和他手下都懵了!他们万万没想到会惊动电视台!这年头,摄像机对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可就被记录下来了!这要是在电视上播出去……
啤酒肚男人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他敢在私下里给“福满多”卖个人情刁难一个小作坊,但绝不敢在摄像机前明目张胆地违法行政、打压“创业典型”!这顶帽子他可戴不起!
“呃…这个…我们…我们是接到举报,例行检查…例行检查…”啤酒肚男人结结巴巴,脸色涨红,刚才的官威荡然无存。
赵妮儿心中冷笑。这记者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昨天签完渠道协议,她就让老王去县城送货时,“顺便”给县电视台送了一封措辞恳切、突出“农村妇女”“自力更生”“带领乡亲致富”的“求助信”和一小包“红火棍”,并“无意间”透露了外资巨头觊觎打压的信息。她赌的就是这个信息差和时代背景下对“典型”的重视。显然,她赌对了。
她立刻换上一副带着委屈却又不失坚强的表情,对着镜头说道:“记者同志,我们承认手续不全,是我们的错,我们认罚,也在积极补办。但我们这个小作坊,一没偷二没抢,靠自己的双手,做的干净东西,挣的辛苦钱!现在有人眼红,恶意举报,想让我们这些农村妇女连口饭都吃不上!请领导们,请记者同志,给我们主持个公道!”
她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配合着作坊女工们紧张又期盼的眼神,以及周围村民的议论声,效果极佳。
女记者立刻把话筒转向脸色难看的啤酒肚男人:“同志,对于这种农村个体经济的起步阶段,我们政策上是不是应该以引导和扶持为主?这样一刀切的查封,是否符合当前鼓励创业的精神?对于举报内容,你们核实清楚了吗?”
面对镜头和一连串尖锐的问题,啤酒肚男人彻底慌了神,支吾半天,最后只能勉强道:“这个…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手续不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以…可以边生产边补办手续…”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最后一句,然后灰溜溜地带着人上车走了,连封条都没敢贴。
看着吉普车狼狈离开,作坊内外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工人们激动得抱在一起,看向 赵兰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崇拜!连电视台的记者都惊动了,还让那些当官的吃了瘪!妮儿姐太厉害了!
女记者则兴奋地围着 赵兰采访起来,镜头对准了简陋却整洁的作坊,对准了那一根根红亮诱人的“红火棍”,更对准了赵妮儿那张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充满坚韧和希望的脸。一个农村妇女自强不息、对抗不公的创业故事,瞬间在记者脑中成型。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只是换了个方向。
就在 赵妮儿应对检查、接受采访,暂时化解了行政危机时,“福满多”的第二波攻击—— 舆论战 ,已经在镇上和县里悄然发动。
“听说了吗? 赵妮儿那辣条,为啥那么好吃让人上瘾?听说里面加了‘大烟壳’(罂粟壳)!”
“何止啊!我听说她用的油,都是地沟油!从城里饭店收的泔水熬的!”
“真的假的?怪不得那么便宜!吃了要得病的!”
“工商都去查了!听说脏得很!苍蝇乱飞!电视台都曝光了!”
恶毒的谣言像瘟疫一样,在集市、茶馆、甚至学校门口迅速蔓延。这一次,谣言更具体、更耸人听闻,直指食品安全这个老百姓最敏感的神经。恐慌的情绪开始滋生。一些不明真相的代销点,尤其是没有签 赵兰那份“攻守同盟”协议的小店,开始悄悄把“红火棍”下架。
渠道的挤压也随之而来。县里那个小批发商老王,顶着压力没下架,但他愁眉苦脸地找到 赵兰:“赵老板,不是我不讲信用!‘福满多’的人找到我了!说只要我不再卖‘红火棍’,以后他们厂的其他畅销货,给我最低价,还优先供货!这…这压力太大了啊!”
福满多的第三板斧——“山寨产品”,也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市场上。一款包装简陋却印着“福满多食品荣誉出品”字样的“香辣棒”,凭借“福满多”的金字招牌和略低于“红火棍”的价格(一分钱两根),迅速铺进了镇上和县里原本属于“红火棍”的销售点。
三面夹击!行政的刁难暂时被电视台的意外介入化解,但更阴险的谣言抹黑和更强大的渠道、品牌碾压,如同无形的绞索,正一点点勒紧“红火棍”的脖子。
作坊里,气氛再次压抑。虽然生产还在继续,但出货量明显减少。工人们的脸上又布满了愁云。陈建国更是坐立不安,看着仓库里堆积的辣条,眼神闪烁不定。
赵妮儿站在仓库门口,看着堆积的成品,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她拿起一根“福满多”的“香辣棒”,剥开简陋的包装纸尝了一口。
粗糙,寡淡,辣得呛人却毫无香气,油乎乎的有股怪味。典型的劣质仿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