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节 知己知彼:兵家侦察术的现代战场

上海张江科技园的晨雾还没散尽,一辆贴满 “城市绿化维护” 标识的白色依维柯就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昊天科技总部大厦斜对面的停车场。车窗外,昊天科技那栋高百米的玻璃幕墙建筑像一头蛰伏的银色巨兽,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墙面上,反射出冷硬的光 —— 这是星火团队成立以来,面对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头对手。

“目标建筑总高 28 层,研发中心在 15-18 层,核心服务器机房在地下二层。” 苏清婉坐在副驾驶座,指尖在平板上滑动,调出早已整理好的昊天科技架构图,“根据公开资料,他们每周三下午三点会进行系统例行维护,这时候防火墙防御等级最低;另外,CEO 周明远习惯每天早上九点十五分到公司,开会前会在 18 层露台喝咖啡,决策风格偏激进,喜欢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打压对手。”

叶晨坐在驾驶座,手指摩挲着膝盖上那本翻得有些卷边的《孙子兵法》,封面上用红笔圈出的 “相敌” 篇格外显眼。他抬眼看向昊天科技大厦的入口,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孙子兵法》说‘相敌有三十二法,先察其形,再辨其势’。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把‘察形辨势’搬到数字时代 —— 陈墨负责‘探技’,赵磊负责‘观人’,我和清婉负责‘织网’。”

后座的陈墨闻言,从背包里掏出一台改装过的黑色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时,界面上跳动的不是常规操作系统,而是他自己编写的 “蜂鸟” 探测程序。他推了推鼻梁上临时配的黑框眼镜,声音带着一丝技术宅特有的兴奋:“我在依维柯车顶装了三个微型信号接收器,能捕捉昊天科技外泄的低频数据。另外,我还准备了‘伪基站’模块,一旦他们的员工连接公共 WiFi,就能悄无声息地获取其终端的系统日志 —— 当然,只抓技术漏洞,不碰用户隐私,这是底线。”

赵磊则已经换好了一身深蓝色的清洁工制服,手里拎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清洁桶,桶底藏着一台微型摄像机和录音设备。他拍了拍桶身,声音洪亮:“我混进去后,会重点盯 15 层研发区的茶水间 —— 那里是员工闲聊的重灾区,最容易听到‘决策细节’。另外,地下二层机房的通风口对着停车场,我会借口清理通风管道,看看能不能拍到机房的设备布局图。”

“注意安全。” 叶晨递给赵磊一张门禁卡的复刻件,“这是上周我们从昊天科技废弃的旧办公区找到的模板,我让陈墨改了权限,能刷开低楼层的公共区域,但研发区和机房肯定不行 —— 别硬闯,‘兵家’最忌‘冒进’。”

赵磊接过门禁卡,塞进清洁工制服的口袋里,咧嘴一笑:“放心,我懂‘虚实结合’—— 真清洁,假侦察,就算被问,也有正当理由。”

十分钟后,赵磊拎着清洁桶,慢悠悠地走到昊天科技大厦入口。门口的保安扫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胸前挂着的临时出入证 —— 那是苏清婉通过 “洞察” 咨询公司的旧关系,找第三方物业办的正规证件 —— 没多盘问,就让他进了大厦。

与此同时,陈墨的 “蜂鸟” 程序已经开始运转。笔记本屏幕上,一条条淡蓝色的数据流不断刷新,像一群归巢的蜂鸟,有序地钻进程序界面。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捕捉到的信号进行分层解析:“找到了!他们的员工终端普遍用的是三年前的旧系统,漏洞不少 —— 你看这里,有个‘时序漏洞’,在数据传输峰值时,防火墙会出现 0.3 秒的延迟,足够我们植入探测包了。”

叶晨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点头道:“记下来,这个漏洞可能在后续竞标时用得上。另外,重点盯研发区的 IP 段,看看他们有没有在测试新的算法模块。”

苏清婉则打开了另一个平板,上面是她整理的昊天科技近半年的竞标记录:“我发现一个规律,昊天科技在竞标时,喜欢用‘高配置 + 低报价’的组合抢单,但后续往往会通过‘增项’加价 —— 这是周明远的‘激进风格’导致的,他只在乎‘拿下项目’,不在乎‘盈利细节’。这次我们要竞标的‘华东区智慧物流数据平台’,他们大概率还会用这招。”

大厦内部,赵磊已经推着清洁车到了 15 层研发区。走廊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讨论声。他按照叶晨的嘱咐,先在公共茶水间停下,假装擦拭台面,耳朵却仔细听着旁边两个程序员的对话。

“听说了吗?这次‘智慧物流’项目,周总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不然研发部这个季度的奖金就没了。”

“唉,哪有那么容易?听说竞争对手里有个叫‘星火’的团队,创始人是上次‘元界’黑客马拉松的冠军,技术很厉害。”

“怕什么?我们有‘天枢’系统 —— 上周测试时,数据处理速度比行业平均水平快 20%,就算对手技术好,也比不过我们的硬件配置。”

“但‘天枢’系统的稳定性好像有问题,昨天测试时还崩了一次,技术总监让我们这周必须修复,不然竞标时会出大问题。”

赵磊悄悄按下清洁桶底的录音键,将这段对话完整录了下来。接着,他推着清洁车,慢慢走到研发区的尽头,那里有一扇通往地下机房的防火门。他假装整理门口的垃圾桶,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门上的门禁读卡器 —— 是最新的生物识别系统,根本没法用复刻卡刷开。

“看来‘硬闯’不行,得用‘迂回’。” 赵磊心里嘀咕着,转身走向楼梯间。按照陈墨之前的分析,地下机房的通风口会经过 15 层的楼梯间,他打算去那里看看。

楼梯间里没人,赵磊找到通风口的格栅,用随身携带的螺丝刀轻轻撬开一个缝隙,然后将藏在清洁桶里的微型摄像机伸进去,对准机房的方向。摄像机的画面实时传输到依维柯里的陈墨电脑上 —— 机房里,一排排黑色的服务器整齐排列,上面贴着 “天枢系统核心节点” 的标签,墙角的显示屏上,正滚动着系统的实时参数。

“太好了!拍到‘天枢’系统的硬件布局了!” 陈墨兴奋地喊道,“你看,他们的服务器用的是‘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

Back to Top